新疆一体化 51038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
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温陵 梁溪 广陵 梁溪 云间 金陵 温陵 梁溪 云间 温陵 云间 梁溪
C
2.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三鼎甲”又名(##)。
状元、榜眼、传胪 榜眼、状元、探花 殿元、榜眼、探花 鼎元、榜眼、进士
C
3.现存《十三经》中,有三部书和礼有关,人称“三礼”,即(##)。
《周礼》《仪礼》《五礼》 《周礼正义》《仪礼》《礼记》 《周礼》《仪礼》《礼记》 《大戴礼记》《周礼》《仪礼》
4.清代军队的两个系统是(##)。
八旗 绿营 正旗 镶旗 禁旅 驻防 漕标 勇营
5.《大明历》由南北朝(##)制订,成历于宋。
刘歆 祖冲之 郭守敬 傅仁钧
6.“书法”一词的意思是(##)。
与法书同义 好的书法作品 书道、书艺等的统称 书法作品和书写方法
7.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从东到西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与十二次相反,由西向东排列。
对 错
8.“六十甲子”的组合由天干的单数、双数与地支的双数、单数相组合。
对 错
9.唐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
对 错
10.南宋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头衔。清远军是广西苗区融州的军额。这说明岳飞曾在苗区做过地方官。
对 错
11.《水浒传》中讲梁中书当北京留守,《说岳全传》中讲赵构南京登位。这就是今天的北京、南京。
对 错
12.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对 错
13.甲骨卜辞中已经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对 错
14.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郭守敬的《大明历》。
对 错
15.宿(xiù)是星的位次,这个概念 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也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对 错
16.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对 错
17.金星晨见于东方为启明,昏见于西方为长庚。
对 错
21.骆宾王《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原指昴宿,在诗中借指夏天。
对 错
19.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对 错
20.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尚书令。
对 错
21.清人孙诒让所作《周礼正义》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对 错
22.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萌芽发展于秦汉时期。
对 错
23.如何理解古代的姓和氏?
先秦的姓与后世的姓不一样。先秦的姓与母系氏族的制度有关,即那时的姓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它说明了一个人是由那个氏族生出,所以称为“生”;由于当时只知道母,不知道父,所以加上女字旁作“姓”。(1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2分)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或以所居的地名为氏,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男子以氏与名字联称,如孔子为孔氏,名丘,故称孔丘。(1分) 战国以后,人们普遍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从天子到庶人都可以有姓了。后世所说的姓,就是先秦所说的氏。后世的许多复姓,如长孙、宇文、慕容、独孤、拓拔、尉迟、呼延、哥舒等,不是汉族的姓。(1分)
24.在封建社会中,“礼”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在阶级社会中,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礼规定了社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区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分)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孔子曾说过“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通效)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之也。”也就是说,只有遵循礼才能治理天下,这便体现了礼的重要性。(4分) 《礼记·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超过高一丈、长三百丈的规模,卿大夫之家不可以有超过百乘的财力。类似这样的许多规定,就是维护君主利益的等级堤防。(2分)
25.试述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土壤及中国文化的特点。
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壤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环境,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经济,也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农业型自然经济;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以及印度种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2分)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化有以下若干特点 第一,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中国历史悠久,王朝频繁更迭,但从未打断中国文化的正常发展,中国从未出现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文化“断层”, 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1分) 第
新疆一体化 51038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多选题答案
二、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道德学说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的出发点、归结点。与伦理中心主义直接相联系,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感化,强调“德治”。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学说,不只是中国某一学派的信念,而是整个中国文化系统的共同特征。 (1分) 第三、中国文化的政治型特征与以“求善”为目标的“道德型”直接相联系,中国文化又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1分) 第四、注重整体思维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但缺乏对整体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1分) 第五、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将人置于中心的地位。人是与天地并列的三才之一,是万物之灵。中国文化讲究人伦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与神之间重要。中国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 (1分) 第六、中国文化是一种平和的文化。所谓“平”是注重平衡,所谓“和”是注重和谐。中华文化在讲究平和的同时,并不是无原则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并非善恶不分,不是简单的混同。 (2分) 此外,崇尚群体利益及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1分)26.试述唐代科举制。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应试者以明经、进士二科最多,进士科尤为世人所重视。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百余种。(2分) 考生来源,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生徒可直接参加省试;乡贡先要参加州县试,又称解试,合格的才能参加省试。省试或称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录取的标准,各科不同。 应制科考试的,可以是已经有官位的,也可以是常科及第的人,也可以是庶民百姓。考试内容,初试策问,玄宗时始加试诗、赋。制科考试,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 (2分) 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有“白身”、“白衣”、“布衣”等称呼。科举考试合格称“及第”、“登第”,进士及第被称为“登龙门”,进士第第一名称为“状元”,就叫有了“出身”,也就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2分) 唐代制科考试合格后,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常科及第后,还需再经吏部考核,称“释褐试”,又叫“关试”,考试合格,才能授官。唐代士人所重,唯进士一科。不由进士出身的,终不为美,制科出身的反而被视为“杂色”。(2分)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这对唐诗繁荣有直接的影响。尽管唐代科举制度比隋代的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唐人入仕主要还是通过科举、门荫、战功等,因此科举入仕者的比例小于宋代以后。唐代科举不仅名额很少,在制度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实行糊名、誊录制度,还公开采用 “通榜”办法,“通榜”的办法,主考要录取谁,往往在考前已经内定,考试本身成了走过场,这无疑给达官贵人等权势者的子弟大开方便之门,这也显示出唐代科举仍然残留着两汉察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影响。(2分)
27.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吉礼 凶礼 军礼 冠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笄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仪礼 嘉礼
28.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法部 政部 工部 政部 官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学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医部
29.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相混杂。 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
30.春秋战国时期国君或主帅乘坐的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其位置是(##)。
骖乘在左,御者在中,尊者在右 骖乘在左,尊者在中,御者在右 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在右 御者在左,尊者在中,骖乘在右
31.古代声调到普通话里,变化最大的是(##)。
平声 上声 入声 阳声
32.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分得很细,如“疾行”曰(##)。
行 走 趋 跑
33.中国科举史上,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始于明朝。
对 错
34.汉代的中书令与魏晋以后的中书令含义相同。
对 错
35.在我国古代,驸马是皇帝的女婿。
对 错
36.古代的省与元明以后作为行省简称的省含义相同。
对 错
37.汉代的“守”、“行”的含义与唐代的“守”、“行”的含义是一致的。
对 错
38.律吕是中国音乐的一个名词。律吕表示宇宙气象的变化,同时说明了音律及历法的关系。
对 错
39.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对 错
40.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魏晋以后把设于宫禁近处的尚书、门下、中书等中央政府机构都称为省,这是省的原义。
对 错
4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对 错
42.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对 错
43.《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中牵牛指河鼓,河汉指银河,而河汉女指织女。
对 错
44.我国古代星象家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对应配合起来,这就是分野的概念。
对 错
4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对 错
46.《诗经•七月》“禾麻菽麦。”句中的“菽”指的是薯。
对 错
47.古代的车,驾辕的马叫服马,两旁的马叫骖马。
对 错
48.古代的室有四角,角叫隅。
对 错
49.如何理解古代的“五礼”?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为五礼。(1分)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古代认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故把吉礼列为五礼之首。当时的祭祀种类繁多,《周礼》书里开列的就有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的祀典,都属于吉礼。 (1分)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依《周礼》所载,除丧事以外,凶礼还应该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比如饥谨、战败、寇乱,当时都有哀悼的仪式,也应列入凶礼。 (1分) 军礼,主要指战事,实际上好包括若干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如田猎、建造城邑等。(1分) 宾礼,是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 (1分) 嘉礼,其内容比较复杂,有婚礼、冠礼、飨燕、立储等类,此外,诸侯间的庆贺、朋友间的宾射,也都属于嘉礼。 (2分) 总之, 古代的礼,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规定和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在内。
50.古代目录学是怎么产生的?有哪几种类别?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 第一,目录的起源发展,是和书籍的大量产生分不开的。 (1分) 第二,刘向校书,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工作。刘向校书,实际上就是进行古籍整理工作。刘向所著《别录》及其子刘歆所编《七略》,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3分)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类别 古代目录学的类别,大体可分为三种,即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4分)
51.试述“姓、氏、名、字”的含义古今有何不同。
中国人有姓有名字,姓在前,名字在后。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今天人人有姓、有名,但取字者已不多见。姓、名、字并称,历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时期并不如此,先秦的人名,比后世复杂。 (2分) 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它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那个氏族出生,故称为“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边,写作姓。 (2分) 古代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但并不把姓加在字上面。女子必须称姓。这是由于礼制规定同姓不婚是不可违反的原则。这种意义的姓,到秦代便消失了。 (2分) 古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 氏与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男子的氏与名字联称,如孙子为孙氏,名武,故称孙武。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字。古人降生以后就有了名,但不能有字,只有经过冠礼、笄礼后才能有字,所以说童子无字。有没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标志。字要包括排行的伯、仲、叔、季,还有考虑到名字的意义有相呼应的联系。 (3分) 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当于古人的名。(1分)
52.试述《论语》、《孟子》的异同。
其相同处是 第一,每篇都没有中心意思,不但各篇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即一篇之内,各章之间也很少联系。每篇题目只是开篇摘取开头两三个字为之。 (2分) 第二,《论语》最后一篇即《尧曰篇》,有点道统味道。《孟子》最后一段也是尧、舜、禹、汤、文王、孔子,最后虽然现在没有以继承之传道者,却自己隐然以道统之继承者自居。(2分) 第三,《汉书•艺文志》把《论语》列入《六艺略》,却把《孟子》列入《诸子略》,可是在汉人心目中把《论语》和《孟子》同样看作辅翼“经书”的“传”。(2分) 其不同处是 第一,《论语》记载孔子容貌很详尽,《孟子》却没有说及孟轲容貌的。(1分) 第二,《论语》肯定是孔门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所记,《孟子》或者是自己所记,最多不过是公孙丑万章几个学生有所参加或修补。(3分)
53.排行中次子称作(##)。
季 仲 伯 叔
54.夏商时代,在王左右,权力最大的官员称作(##)。
史 官师 父师 丞相
55.(##)不但是祭祀歌,而且还要配以舞蹈。
《风》 《雅》 《颂》 《橘》
56.(##)是北极星周围约36度的星区即北方天区部分。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白薇垣
57.中原王朝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第一阶段可分为(##)。
行省时代 州郡时代 道路时代 市时代
58.(##)是儒家礼学一部论文集。
《大戴礼》 《礼记》 《小戴礼》 《礼运》
59.大运河最早被称为“漕河”,意思是运输粮食的人工渠道。到了南宋才有运河的称谓。
对 错
60.春秋时期的中国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地方,后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对 错
61.现在的江南,汉时称为江右。
对 错
62.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轮台指的是今天新疆中部轮台县附近。
对 错
63.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仅限于历代中原王朝的,不包括当时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
对 错
64.实际的州的行政区划开始于东汉。
对 错
65.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对 错
66.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中的“太守”指的是郡太守。
对 错
67.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
对 错
68.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对 错
69.史志目录,重点在叙述当代学术源流,著录流传的文献资料。
对 错
70.和“年”不同,“岁”指阴历。
对 错
71.危、室、壁三宿,在古代各与盖房有关。
对 错
72.历元,是历法中描述天象发生的起算时间。
对 错
73.十二律是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律制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
对 错
74.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
对 错
75.历史地理学上的“中国”的概念是怎样的?
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前(时间)的中国版图,即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和帕米尔高原,其他边界与今国界相同(空间)。(4分)曾经在这个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内建立过的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 (3分)
76.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两千一百多年时间,在此段时期内,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秦灭六国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分) 第一个阶段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3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约800年。称州郡时代。 (2分) 第二个阶段是道路时代,即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583一1276年,约700年。 (2分) 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民国时期,从公元 1276年至1949年,近700年,其特点是行省时代。 (2分)
77.《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试分析众人坐向的含义。
中国人有姓有名字,姓在前,名字在后。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今天人人有姓、有名,但取字者已不多见。姓、名、字并称,历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时期并不如此,先秦的人名,比后世复杂。 (2分) 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它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那个氏族出生,故称为“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边,写作姓。 (2分) 古代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但并不把姓加在字上面。女子必须称姓。这是由于礼制规定同姓不婚是不可违反的原则。这种意义的姓,到秦代便消失了。 (2分) 古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 氏与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男子的氏与名字联称,如孙子为孙氏,名武,故称孙武。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字。古人降生以后就有了名,但不能有字,只有经过冠礼、笄礼后才能有字,所以说童子无字。有没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标志。字要包括排行的伯、仲、叔、季,还有考虑到名字的意义有相呼应的联系。 (3分) 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当于古人的名。(1分)
78.试述古代车子的种类及用途。
古代的车子因质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栈车,这是以木条编舆的轻便车。(1分) 辎车,即有帷幔的车子,多用于载物,帷幔可以遮风避雨,也可以寝卧。(2分) 温车,又叫辒辌车。本来是一种卧车,有帷幔,上开窗子,可根据气温可以开闭使之温凉。后来辒辌车即被用作丧车。 (2分) 安车是一匹马拉的小车,可以在舆内安坐。(1分) 传车,是用于传递消息法令的车,为驿站所专用。 (2分)展开论述2分。
7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冠是古代男性戴的帽子 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 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是男子年满20岁时戴的帽子
80.十二律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前者称为(##)。
律吕 六律 六吕 大钟
81.(##)不但是祭祀歌,而且还要配以舞蹈。
三礼 五礼 嘉礼 礼仪
8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戴冠是女子成人的标志 木星也叫辰星
83.岁星,即(##)。
太岁 木星 金星 星宿
84.排行中长子称作(##)。
季 仲 伯 叔
85.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对 错
86.宗正主要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
对 错
87.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对 错
88.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
对 错
89.从唐太宗开始,除科举外,又有武举之设,由兵部考试。
对 错
90.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考试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几种。
对 错
91.《别略》和《七略》是我国古籍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对 错
92.首创史志目录的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对 错
93.古人尚右,如果需要解下马来另作他用就解右骖,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对 错
94.古人每天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对 错
95.直隶,指原来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改为京师的直辖区。
对 错
96.虚宿又名北陆,是远古时代冬至点所在的星宿。
对 错
97.假借字的条件就是假借字和被假借字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有关。
对 错
98.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
对 错
99.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
对 错
100.古代金石书画中的“书”是指“书籍”。
对 错
101.为什么研究孔子必须以《论语》为主要依据?
《论语》自西汉以来便成为必读书,尤其自元明清以来,科举必取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集注》中语句命题,更为一般士子要读的滚瓜烂熟的书。(3分) 我们也把它作为重要古籍之一,因为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人物,要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文献,都必须先研究孔子,就必须以《论语》为主要依据。(4分)
102.“秀才”一词的含义,从汉到清有何变化?
秀才是汉代察举的科目之一,是唐朝常科的科目之一。(1分)在唐朝,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后来秀才科废除,也常常称作秀才。(2分)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就是同一个含义。明清时期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4分)
103.试述“朝廷”一词的来历和与“廷”有关的文化问题。
庭也写作廷。《史记·伍子胥列传》“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庭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说朝廷。《左传·宣公二年》说晋灵公杀了宰夫,“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过朝就是过廷。(3分)庭的地方较大,估计可能有三百平米左右。庭中要植树,棘和槐是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后来就用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如任昉《桓宣城碑铭》“将登槐棘,宏振纲网。”君王的庭中还设火炬,叫做庭燎,据说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尊者在堂则卑者在庭,宾客是受尊重的,所以上堂;宾客的随从就必须站在庭中。(3分)《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分析如下“右”是车右,有武力者承担之,责任是保护主人。(2分)“趋登”,趋是合礼的动作,登是从庭下上阶入堂,不合礼。臣饮君酒,三杯为限,所以以此为借口搀走赵盾是合礼的。(2分)由此可以看出提弥明大节不拘细行的灵活应变的能力。(1分)
104.试述古代佩饰的主要作用。
古代佩饰既有实用目的,也有美化和标志社会地位的作用。(1分) 玉1、玉是最重要的佩饰,因为玉很贵重,可标志佩戴者的身份。(2分) 2、在上古玉还被附以种种神秘的道德色彩,例如玉的“温润而泽”象征着“仁”,“缜密似栗”象征“智”等。 (2分) 佩韦、佩弦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总是绷得紧紧的,其性急。两者佩戴在身上可以起到“座右铭”的作用。 (2分) 古人佩饰中还有容刀、佩巾、佩觽等。 古人还喜欢在身上佩带香袋,里面放香草香料。(1分)展开论述2分。
105.分,指(##)。
春分、秋分 时间 分别 区分
106.南京和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和会稽 广陵和金陵 金陵和广陵 金陵和温陵
107.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
怯薛长 教头 节度使 参军事
108.以个人力量编辑的以明代撰述为主的目录著作是(##)。
明人高儒编撰的《百川书志》 清人孙星衍撰的《孙氏祠堂书目》 清人叶昌炽编辑的《语石》 清人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
109.匈奴国君的古名叫(##)。
单(chán)于 昆莫 赞普 汗
110.宋代对科举制度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殿试第一名被称为(##)。
榜眼 状元 榜首 探花
111.《毛诗•大序》云“故诗有六艺焉”。
对 错
112.古代如果单说“行”,就相当于今天的走,而古代的“走”,相当于今天的跑。
对 错
113.周人姬姓,所以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
对 错
114.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对 错
115.宗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对 错
116.宫中小门,古代讲究的宅院都有的,相当于后代的二门,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称内宅为闺。
对 错
117.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对 错
121.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对 错
119.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是一样。
对 错
120.雍正时编纂《四库全书》,汇各书“提要”编成总目,共二百卷,著录群书几万种以上。各部类撰有总序、小序,各书撰有提要,不仅反映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藏书的基本情况,也概括性地总结了十八世纪以前的学术发展。
对 错
121.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启发式。
对 错
122.古代史书多是 记载一年四季的大事,所以用“春秋”二字作史书的通名。
对 错
123.孔子于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一面教学,一面整理古代文献。
对 错
124.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
对 错
125.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 就是好的金属器皿的意思。
对 错
126.《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即来源于此。
对 错
127.简述九品中正制。
九品,是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即九品),政府按等录用,叫做“九品官人法”。中正,是推举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该制度初实行时,继续贯彻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评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分)晋朝以后,豪门士族操纵了大小中正的职权,评定人物逐渐以门资为主要依据,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也转化为巩固门阀特权的工具。(3分)
128.何为爵、勋、品、阶?
爵即爵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各朝代爵号不一,多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并可世袭。魏晋以后,多有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2分) 勋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而定的称号,清代合并于爵位。 (1分) 品官吏等级。 (1分) 阶阶官、散官(宋称寄禄官),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 (3分)
129.试述明清科举制的特点。
明清是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明清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科举必由学校,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1分)明清的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府、州、县、卫所设立的学校,一般称为郡县学,也称儒学。(1分)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1分)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1分)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故乡试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又称礼闱或春闱。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同年举行,考中通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别称鼎元。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所以叫黄甲,一般也称为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4分)明清的乡试、会试,专取四书及五经(《易》、《书》、《诗》、《春秋》、《礼记》)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但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这种文体称为八股文,亦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股文形式死板,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2分)
130.试述古代头衣是如何体现等级贵贱的区别的。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1分) 冠1、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1分) 2、男子至20岁行加冠之礼。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3、冠既然是贵族到了一定年龄所必戴,因而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 4、冠并非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罩住,而是有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作用是把头发束住。(1分) 5、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1分) 冕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便成为皇帝的代称。 (1分) 弁弁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 ,皮弁、爵弁之分。皮弁用白鹿皮制成,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1分) 冠、弁、冕都是平时戴的,打仗时还要在冠上加胄。胄是古名,秦汉以后叫兜鍪,后代叫盔。(1分) 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帻平民不戴冠,发髻上覆以巾,一直盖到前额,即帻。 (1分) 陌头(蹼头)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额上打结。这是俗人的头衣。(1分) 留全发,戴冠、巾,是当时中原地区的装束,至于远离中原的地方则以披发为常。 (1分)
131.泉州、无锡和松江的古名分别叫(##)。
温陵 梁溪 广陵 梁溪 云间 金陵 温陵 梁溪 云间 温陵 云间 梁溪
132.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三鼎甲”又名(##)。
状元、榜眼、传胪 榜眼、状元、探花 殿元、榜眼、探花 鼎元、榜眼、进士
133.现存《十三经》中,有三部书和礼有关,人称“三礼”,即(##)。
《周礼》《仪礼》《五礼》 《周礼正义》《仪礼》《礼记》 《周礼》《仪礼》《礼记》 《大戴礼记》《周礼》《仪礼》
134.清代军队的两个系统是(##)。
八旗 绿营 正旗 镶旗 禁旅 驻防 漕标 勇营
135.《大明历》由南北朝(##)制订,成历于宋。
刘歆 祖冲之 郭守敬 傅仁钧
136.“书法”一词的意思是(##)。
与法书同义 好的书法作品 书道、书艺等的统称 书法作品和书写方法
137.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从东到西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与十二次相反,由西向东排列。
对 错
138.“六十甲子”的组合由天干的单数、双数与地支的双数、单数相组合。
对 错
139.唐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的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
对 错
140.南宋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头衔。清远军是广西苗区融州的军额。这说明岳飞曾在苗区做过地方官。
对 错
141.《水浒传》中讲梁中书当北京留守,《说岳全传》中讲赵构南京登位。这就是今天的北京、南京。
对 错
142.在古人看来,自然是神秘的,天体是神秘的,在整个宇宙中有神秘的力量在主宰人世。
对 错
143.甲骨卜辞中已经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
对 错
144.最早计算岁差的历法是郭守敬的《大明历》。
对 错
145.宿(xiù)是星的位次,这个概念 是指一颗一颗的星星,也是表示邻近的若干个星的集合。
对 错
146.古人把每一方的七宿联系起来想象成四种动物,这就是四象。与西方人将星座联想为动物的形象相类似。
对 错
147.金星晨见于东方为启明,昏见于西方为长庚。
对 错
148.骆宾王《狱中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原指昴宿,在诗中借指夏天。
对 错
149.古人用干支纪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对 错
150.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其长官叫尚书令。
对 错
151.清人孙诒让所作《周礼正义》86卷内容丰赡,是研究《周礼》最好的本子。
对 错
152.中国的中央集权国家,萌芽发展于秦汉时期。
对 错
153.如何理解古代的姓和氏?
先秦的姓与后世的姓不一样。先秦的姓与母系氏族的制度有关,即那时的姓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它说明了一个人是由那个氏族生出,所以称为“生”;由于当时只知道母,不知道父,所以加上女字旁作“姓”。(1分) 周代的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贵族有姓氏,而一般平民没有姓氏。在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而氏是用来“明贵贱”的,两者作用不同。(2分) 氏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或以所居的地名为氏,或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男子以氏与名字联称,如孔子为孔氏,名丘,故称孔丘。(1分) 战国以后,人们普遍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从天子到庶人都可以有姓了。后世所说的姓,就是先秦所说的氏。后世的许多复姓,如长孙、宇文、慕容、独孤、拓拔、尉迟、呼延、哥舒等,不是汉族的姓。(1分)
154.在封建社会中,“礼”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在阶级社会中,礼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礼规定了社会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区分,规定了社会各个等级的尊卑贵贱,因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分)礼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礼是维护当时社会等级和统治阶级利益的有力工具。孔子曾说过“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通效)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之也。”也就是说,只有遵循礼才能治理天下,这便体现了礼的重要性。(4分) 《礼记·坊记》“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分封的诸侯国不可以有超过千乘的军力,城墙不可以有超过高一丈、长三百丈的规模,卿大夫之家不可以有超过百乘的财力。类似这样的许多规定,就是维护君主利益的等级堤防。(2分)
155.试述中国古代文化产生的土壤及中国文化的特点。
养育中国古代文化的土壤是一种区别于开放性的海洋环境的半封闭的大陆环境,是一种既不同于游牧经济,也不同于工商业经济的农业型自然经济;是一种与古代希腊、罗马的城邦共和制、元首共和制、军事独裁制以及印度种姓制均相出入的家国一体的宗法制社会。(2分)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文化有以下若干特点 第一,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中国历史悠久,王朝频繁更迭,但从未打断中国文化的正常发展,中国从未出现欧洲历史上曾经出现的文化“断层”, 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1分) 第二、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道德学说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和各类观念的出发点、归结点。与伦理中心主义直接相联系,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感化,强调“德治”。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学说,不只是中国某一学派的信念,而是整个中国文化系统的共同特征。 (1分) 第三、中国文化的政治型特征与以“求善”为目标的“道德型”直接相联系,中国文化又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1分) 第四、注重整体思维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但缺乏对整体各个细节的认识能力。(1分) 第五、有强烈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将人置于中心的地位。人是与天地并列的三才之一,是万物之灵。中国文化讲究人伦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比人与神之间重要。中国文化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 (1分) 第六、中国文化是一种平和的文化。所谓“平”是注重平衡,所谓“和”是注重和谐。中华文化在讲究平和的同时,并不是无原则的。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并非善恶不分,不是简单的混同。 (2分) 此外,崇尚群体利益及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1分)
156.试述唐代科举制。
唐代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应试者以明经、进士二科最多,进士科尤为世人所重视。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等百余种。(2分) 考生来源,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的通称举人。生徒可直接参加省试;乡贡先要参加州县试,又称解试,合格的才能参加省试。省试或称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的内容、形式和录取的标准,各科不同。 应制科考试的,可以是已经有官位的,也可以是常科及第的人,也可以是庶民百姓。考试内容,初试策问,玄宗时始加试诗、赋。制科考试,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 (2分) 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有“白身”、“白衣”、“布衣”等称呼。科举考试合格称“及第”、“登第”,进士及第被称为“登龙门”,进士第第一名称为“状元”,就叫有了“出身”,也就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2分) 唐代制科考试合格后,可以直接授予官职。常科及第后,还需再经吏部考核,称“释褐试”,又叫“关试”,考试合格,才能授官。唐代士人所重,唯进士一科。不由进士出身的,终不为美,制科出身的反而被视为“杂色”。(2分)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这对唐诗繁荣有直接的影响。尽管唐代科举制度比隋代的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唐人入仕主要还是通过科举、门荫、战功等,因此科举入仕者的比例小于宋代以后。唐代科举不仅名额很少,在制度是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实行糊名、誊录制度,还公开采用 “通榜”办法,“通榜”的办法,主考要录取谁,往往在考前已经内定,考试本身成了走过场,这无疑给达官贵人等权势者的子弟大开方便之门,这也显示出唐代科举仍然残留着两汉察举、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的影响。(2分)
157.传统的观点认为礼分“五礼”,即(##)。
吉礼 凶礼 军礼 冠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笄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吉礼 凶礼 军礼 仪礼 嘉礼
158.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其确切名称是(##)。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吏部 户部 礼部 法部 政部 工部 政部 官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学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医部
159.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是(##)。
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区分君主家事与国事,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相混杂。 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不相混杂。 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
160.春秋战国时期国君或主帅乘坐的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其位置是(##)。
骖乘在左,御者在中,尊者在右 骖乘在左,尊者在中,御者在右 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在右 御者在左,尊者在中,骖乘在右
161.古代声调到普通话里,变化最大的是(##)。
平声 上声 入声 阳声
162.古人对走路的动作分得很细,如“疾行”曰(##)。
行 走 趋 跑
163.中国科举史上,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始于明朝。
对 错
164.汉代的中书令与魏晋以后的中书令含义相同。
对 错
165.在我国古代,驸马是皇帝的女婿。
对 错
166.古代的省与元明以后作为行省简称的省含义相同。
对 错
167.汉代的“守”、“行”的含义与唐代的“守”、“行”的含义是一致的。
对 错
168.律吕是中国音乐的一个名词。律吕表示宇宙气象的变化,同时说明了音律及历法的关系。
对 错
169.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对 错
170.省本来是官署的名称。魏晋以后把设于宫禁近处的尚书、门下、中书等中央政府机构都称为省,这是省的原义。
对 错
17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对 错
172.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
对 错
173.《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中牵牛指河鼓,河汉指银河,而河汉女指织女。
对 错
174.我国古代星象家把天象和地面上的一些地方对应配合起来,这就是分野的概念。
对 错
17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对 错
176.《诗经•七月》“禾麻菽麦。”句中的“菽”指的是薯。
对 错
177.古代的车,驾辕的马叫服马,两旁的马叫骖马。
对 错
178.古代的室有四角,角叫隅。
对 错
179.如何理解古代的“五礼”?
传统的说法,把礼划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称为五礼。(1分)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古代认为祭祀是“国之大事”,故把吉礼列为五礼之首。当时的祭祀种类繁多,《周礼》书里开列的就有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以及四方百物的祀典,都属于吉礼。 (1分) 凶礼,一般理解是指丧葬。依《周礼》所载,除丧事以外,凶礼还应该包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比如饥谨、战败、寇乱,当时都有哀悼的仪式,也应列入凶礼。 (1分) 军礼,主要指战事,实际上好包括若干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的活动,如田猎、建造城邑等。(1分) 宾礼,是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会盟等。 (1分) 嘉礼,其内容比较复杂,有婚礼、冠礼、飨燕、立储等类,此外,诸侯间的庆贺、朋友间的宾射,也都属于嘉礼。 (2分) 总之, 古代的礼,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规定和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制度在内。
210.古代目录学是怎么产生的?有哪几种类别?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 第一,目录的起源发展,是和书籍的大量产生分不开的。 (1分) 第二,刘向校书,开创了我国目录学工作。刘向校书,实际上就是进行古籍整理工作。刘向所著《别录》及其子刘歆所编《七略》,是我国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3分)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类别 古代目录学的类别,大体可分为三种,即史志目录、官修目录和私家目录。(4分)
211.试述“姓、氏、名、字”的含义古今有何不同。
中国人有姓有名字,姓在前,名字在后。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今天人人有姓、有名,但取字者已不多见。姓、名、字并称,历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时期并不如此,先秦的人名,比后世复杂。 (2分) 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它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那个氏族出生,故称为“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边,写作姓。 (2分) 古代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但并不把姓加在字上面。女子必须称姓。这是由于礼制规定同姓不婚是不可违反的原则。这种意义的姓,到秦代便消失了。 (2分) 古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 氏与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男子的氏与名字联称,如孙子为孙氏,名武,故称孙武。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字。古人降生以后就有了名,但不能有字,只有经过冠礼、笄礼后才能有字,所以说童子无字。有没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标志。字要包括排行的伯、仲、叔、季,还有考虑到名字的意义有相呼应的联系。 (3分) 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当于古人的名。(1分)
212.试述《论语》、《孟子》的异同。
其相同处是 第一,每篇都没有中心意思,不但各篇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即一篇之内,各章之间也很少联系。每篇题目只是开篇摘取开头两三个字为之。 (2分) 第二,《论语》最后一篇即《尧曰篇》,有点道统味道。《孟子》最后一段也是尧、舜、禹、汤、文王、孔子,最后虽然现在没有以继承之传道者,却自己隐然以道统之继承者自居。(2分) 第三,《汉书•艺文志》把《论语》列入《六艺略》,却把《孟子》列入《诸子略》,可是在汉人心目中把《论语》和《孟子》同样看作辅翼“经书”的“传”。(2分) 其不同处是 第一,《论语》记载孔子容貌很详尽,《孟子》却没有说及孟轲容貌的。(1分) 第二,《论语》肯定是孔门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所记,《孟子》或者是自己所记,最多不过是公孙丑万章几个学生有所参加或修补。(3分)
213.排行中次子称作(##)。
季 仲 伯 叔
214.夏商时代,在王左右,权力最大的官员称作(##)。
史 官师 父师 丞相
215.(##)不但是祭祀歌,而且还要配以舞蹈。
《风》 《雅》 《颂》 《橘》
216.(##)是北极星周围约36度的星区即北方天区部分。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白薇垣
217.中原王朝地区行政区划制度,第一阶段可分为(##)。
行省时代 州郡时代 道路时代 市时代
218.(##)是儒家礼学一部论文集。
《大戴礼》 《礼记》 《小戴礼》 《礼运》
219.大运河最早被称为“漕河”,意思是运输粮食的人工渠道。到了南宋才有运河的称谓。
对 错
190.春秋时期的中国是指黄河流域一带地方,后逐步扩大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对 错
191.现在的江南,汉时称为江右。
对 错
192.唐诗中经常出现的轮台指的是今天新疆中部轮台县附近。
对 错
193.中国古代历代行政区划,仅限于历代中原王朝的,不包括当时与中原王朝共存的边疆民族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
对 错
194.实际的州的行政区划开始于东汉。
对 错
195.宋朝时的路最初是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对 错
196.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中的“太守”指的是郡太守。
对 错
197.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
对 错
198.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对 错
199.史志目录,重点在叙述当代学术源流,著录流传的文献资料。
对 错
200.和“年”不同,“岁”指阴历。
对 错
201.危、室、壁三宿,在古代各与盖房有关。
对 错
202.历元,是历法中描述天象发生的起算时间。
对 错
203.十二律是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律制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
对 错
204.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
对 错
205.历史地理学上的“中国”的概念是怎样的?
从十八世纪五十年代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以前(时间)的中国版图,即东北到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和帕米尔高原,其他边界与今国界相同(空间)。(4分)曾经在这个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在这个范围内建立过的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 (3分)
206.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49年,约有两千一百多年时间,在此段时期内,中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大致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从秦灭六国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1分) 第一个阶段为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3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约800年。称州郡时代。 (2分) 第二个阶段是道路时代,即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583一1276年,约700年。 (2分) 第三个阶段是元明清民国时期,从公元 1276年至1949年,近700年,其特点是行省时代。 (2分)
207.《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试分析众人坐向的含义。
中国人有姓有名字,姓在前,名字在后。古人有姓、有名、有字。今天人人有姓、有名,但取字者已不多见。姓、名、字并称,历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时期并不如此,先秦的人名,比后世复杂。 (2分) 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它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那个氏族出生,故称为“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边,写作姓。 (2分) 古代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但并不把姓加在字上面。女子必须称姓。这是由于礼制规定同姓不婚是不可违反的原则。这种意义的姓,到秦代便消失了。 (2分) 古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 氏与宗法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男子的氏与名字联称,如孙子为孙氏,名武,故称孙武。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字。古人降生以后就有了名,但不能有字,只有经过冠礼、笄礼后才能有字,所以说童子无字。有没有字,是已否成年的标志。字要包括排行的伯、仲、叔、季,还有考虑到名字的意义有相呼应的联系。 (3分) 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包括姓,若除去姓,名字只相当于古人的名。(1分)
208.试述古代车子的种类及用途。
古代的车子因质料、用途的不同而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栈车,这是以木条编舆的轻便车。(1分) 辎车,即有帷幔的车子,多用于载物,帷幔可以遮风避雨,也可以寝卧。(2分) 温车,又叫辒辌车。本来是一种卧车,有帷幔,上开窗子,可根据气温可以开闭使之温凉。后来辒辌车即被用作丧车。 (2分) 安车是一匹马拉的小车,可以在舆内安坐。(1分) 传车,是用于传递消息法令的车,为驿站所专用。 (2分)展开论述2分。
20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冠是古代男性戴的帽子 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戴的普通帽子 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是男子年满20岁时戴的帽子
210.十二律分为六阳律和六阴律,前者称为(##)。
律吕 六律 六吕 大钟
211.(##)不但是祭祀歌,而且还要配以舞蹈。
三礼 五礼 嘉礼 礼仪
21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 戴冠是女子成人的标志 木星也叫辰星
213.岁星,即(##)。
太岁 木星 金星 星宿
214.排行中长子称作(##)。
季 仲 伯 叔
215.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对 错
216.宗正主要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
对 错
217.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对 错
221.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
对 错
219.从唐太宗开始,除科举外,又有武举之设,由兵部考试。
对 错
220.辽代的科举制,专为汉人而设,考试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几种。
对 错
221.《别略》和《七略》是我国古籍目录工作和目录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对 错
222.首创史志目录的是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对 错
223.古人尚右,如果需要解下马来另作他用就解右骖,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对 错
224.古人每天两餐,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古人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对 错
225.直隶,指原来归中书省直辖的地区,改为京师的直辖区。
对 错
226.虚宿又名北陆,是远古时代冬至点所在的星宿。
对 错
227.假借字的条件就是假借字和被假借字本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有关。
对 错
228.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
对 错
229.古代的礼包括一系列制度、规定以及贯穿其间的思想观念。
对 错
230.古代金石书画中的“书”是指“书籍”。
对 错
231.为什么研究孔子必须以《论语》为主要依据?
《论语》自西汉以来便成为必读书,尤其自元明清以来,科举必取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集注》中语句命题,更为一般士子要读的滚瓜烂熟的书。(3分) 我们也把它作为重要古籍之一,因为孔子是中国古代重要人物,要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文献,都必须先研究孔子,就必须以《论语》为主要依据。(4分)
232.“秀才”一词的含义,从汉到清有何变化?
秀才是汉代察举的科目之一,是唐朝常科的科目之一。(1分)在唐朝,凡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习惯就称为进士,后来秀才科废除,也常常称作秀才。(2分)举人、进士、秀才在唐代几乎就是同一个含义。明清时期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 (4分)
233.试述“朝廷”一词的来历和与“廷”有关的文化问题。
庭也写作廷。《史记·伍子胥列传》“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庭是群臣朝见君王的地方,所以又叫朝,后代说朝廷。《左传·宣公二年》说晋灵公杀了宰夫,“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过朝就是过廷。(3分)庭的地方较大,估计可能有三百平米左右。庭中要植树,棘和槐是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后来就用这些植物名指朝廷的高位,如任昉《桓宣城碑铭》“将登槐棘,宏振纲网。”君王的庭中还设火炬,叫做庭燎,据说天子百燎,公五十燎,侯伯子男三十燎。尊者在堂则卑者在庭,宾客是受尊重的,所以上堂;宾客的随从就必须站在庭中。(3分)《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分析如下“右”是车右,有武力者承担之,责任是保护主人。(2分)“趋登”,趋是合礼的动作,登是从庭下上阶入堂,不合礼。臣饮君酒,三杯为限,所以以此为借口搀走赵盾是合礼的。(2分)由此可以看出提弥明大节不拘细行的灵活应变的能力。(1分)
234.试述古代佩饰的主要作用。
古代佩饰既有实用目的,也有美化和标志社会地位的作用。(1分) 玉1、玉是最重要的佩饰,因为玉很贵重,可标志佩戴者的身份。(2分) 2、在上古玉还被附以种种神秘的道德色彩,例如玉的“温润而泽”象征着“仁”,“缜密似栗”象征“智”等。 (2分) 佩韦、佩弦韦是加工后柔软的皮,其性缓;弦在弓上总是绷得紧紧的,其性急。两者佩戴在身上可以起到“座右铭”的作用。 (2分) 古人佩饰中还有容刀、佩巾、佩觽等。 古人还喜欢在身上佩带香袋,里面放香草香料。(1分)展开论述2分。
235.分,指(##)。
春分、秋分 时间 分别 区分
236.南京和扬州的古名叫(##)。
广陵和会稽 广陵和金陵 金陵和广陵 金陵和温陵
237.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
怯薛长 教头 节度使 参军事
238.以个人力量编辑的以明代撰述为主的目录著作是(##)。
明人高儒编撰的《百川书志》 清人孙星衍撰的《孙氏祠堂书目》 清人叶昌炽编辑的《语石》 清人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
239.匈奴国君的古名叫(##)。
单(chán)于 昆莫 赞普 汗
240.宋代对科举制度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殿试第一名被称为(##)。
榜眼 状元 榜首 探花
241.《毛诗•大序》云“故诗有六艺焉”。
对 错
242.古代如果单说“行”,就相当于今天的走,而古代的“走”,相当于今天的跑。
对 错
243.周人姬姓,所以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
对 错
244.姓因生而定,是不可改变的;氏是因家族而分,是可以改变的。后世所说的姓,即先秦所说的氏。
对 错
245.宗法最基本的一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对 错
246.宫中小门,古代讲究的宅院都有的,相当于后代的二门,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称内宅为闺。
对 错
247.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对 错
248.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对 错
249.古代的“床”与现代的“床”是一样。
对 错
250.雍正时编纂《四库全书》,汇各书“提要”编成总目,共二百卷,著录群书几万种以上。各部类撰有总序、小序,各书撰有提要,不仅反映了当时全国范围内藏书的基本情况,也概括性地总结了十八世纪以前的学术发展。
对 错
251.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启发式。
对 错
252.古代史书多是 记载一年四季的大事,所以用“春秋”二字作史书的通名。
对 错
253.孔子于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一面教学,一面整理古代文献。
对 错
254.过去几千年间中国范围内的地理状况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其内容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
对 错
255.古代把商、周的铜器叫做“吉金”, 就是好的金属器皿的意思。
对 错
256.《尚书》孔传“月经于箕则多风,离于毕则多雨。”成语箕风毕雨即来源于此。
对 错
257.简述九品中正制。
九品,是将察举的对象分为九等(即九品),政府按等录用,叫做“九品官人法”。中正,是推举朝官中有声望的人,担任州、郡的“中正”,负责对士人品级的评定。该制度初实行时,继续贯彻曹操“唯才是举”的原则,评定人物主要看才能,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4分)晋朝以后,豪门士族操纵了大小中正的职权,评定人物逐渐以门资为主要依据,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也转化为巩固门阀特权的工具。(3分)
258.何为爵、勋、品、阶?
爵即爵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各朝代爵号不一,多根据血缘关系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并可世袭。魏晋以后,多有王、公、侯伯、子、男为号。 (2分) 勋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而定的称号,清代合并于爵位。 (1分) 品官吏等级。 (1分) 阶阶官、散官(宋称寄禄官),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 (3分)
259.试述明清科举制的特点。
明清是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明清科举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校和科举更紧密地结合,科举必由学校,进学校成了科举的必由之路。(1分)明清的学校有两种国学和府、州、县学。国学是中央一级的学校,府、州、县学是地方学校。府、州、县、卫所设立的学校,一般称为郡县学,也称儒学。(1分)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1分)明清正式的科举考试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1分)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故乡试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又称礼闱或春闱。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同年举行,考中通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别称鼎元。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所以叫黄甲,一般也称为金榜,中进士称为金榜题名。(4分)明清的乡试、会试,专取四书及五经(《易》、《书》、《诗》、《春秋》、《礼记》)命题。其文略仿宋经义,但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这种文体称为八股文,亦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股文形式死板,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2分)
260.试述古代头衣是如何体现等级贵贱的区别的。
头衣,又称元服(元的本义是头)。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区别很严格。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1分) 冠1、冠是一般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1分) 2、男子至20岁行加冠之礼。所以戴冠是成人的标志。 3、冠既然是贵族到了一定年龄所必戴,因而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 4、冠并非现在的帽子那样把头顶全罩住,而是有一个冠圈套在发髻上,作用是把头发束住。(1分) 5、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1分) 冕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便成为皇帝的代称。 (1分) 弁弁也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头衣 ,皮弁、爵弁之分。皮弁用白鹿皮制成,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1分) 冠、弁、冕都是平时戴的,打仗时还要在冠上加胄。胄是古名,秦汉以后叫兜鍪,后代叫盔。(1分) 古代男子不戴冠的有四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人。 帻平民不戴冠,发髻上覆以巾,一直盖到前额,即帻。 (1分) 陌头(蹼头)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额上打结。这是俗人的头衣。(1分) 留全发,戴冠、巾,是当时中原地区的装束,至于远离中原的地方则以披发为常。 (1分)
新疆一体化 51038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新疆一体化 51038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相关练习题:
得出结论的方法主要包括科学抽象、模型和假说
电力网的功率损耗中,与固定损耗相比较,变动损耗较大,约占到所有损耗的80%
我国于1987年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划分为( )。
零阶保持器引入了附加的滞后相移,使得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增高。
确定长距离输送管道线路走向的一般原则错误的是:( )
(ともだち)とびじゅつかんへ行きました。
在单用户系统中可为()设置一张逻辑设备表。
保教结合的原则是幼儿园的()。
名义利率不包含通货膨胀。( )
期望——不一致模型不包括下列哪项因素?()
蒸汽供热所需的蒸汽质量流量要比热水流量少的多。
边长为100mm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 )。
从X理论得出的管理启示有( )。
“苟且偷生”中“偷”的意思是偷窃
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A材料计划成本每吨为20元。本期购进A材料6000吨,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总额为102000元增值税为17340元。另发生运杂费用1400元,途中保险费用359元。原材料运抵企业后验收入库原材料5995吨,运输途中合理损耗5吨。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超支)为( )元。
员工个人绩效包括的内容有( )。
Fireworks是( )软件。
—_______ —Just over there at the second corner.
(二)立定跳远。可测次数:3次,合格标准:男性≥2.05米,女性≥1.5米;
公共关系的管理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