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体化 01011 课程与教学论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
1.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教育学 社会学 自然科学 哲学
D
2.(##)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 自学 个别教学 程序教学
A
正确答案:A
3.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对 错
4.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综合影响的过程。
对 错
5.在表现性活动中,教师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各种意义都是个性化的。
对 错
6.观察研究法可检验原有理论观点的正确性,不利于细致、深入地观察和了解教育现象。
对 错
7.很多学科课程目标都不会把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学会做事作为重点部分。
对 错
8.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基础知识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是学会做事的基础,是形成人的整体智能结构的基础。
对 错
9.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对 错
10.教学模式来自实践,它不仅是对教学实践中的某一类有效的具体教学活动方式的优选、概括和加工,而且包含预测和设想,是对被优选、概括和加工的原型(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
对 错
11.纵向组织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对 错
12.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
对 错
13.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对 错
14.课堂中的问题行为都是由学生的身心因素引起的。
对 错
15.男孩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外向性问题行为;女孩的外向性问题行为则相对少一些。
对 错
16.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对 错
17.课程是旨在探讨能够体现 ( ) 影响学科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
环境
学科
学生
教师
21.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看,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要依照课程目标,( )这几方面进行。
学生的需要
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
社会发展需要
19.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主要包括( )。
生产实际
生理的实际
生活实际
当今科学飞速发展的实际
20.我国也有学者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 )类型。
行为过度
行为不适
行为不足
21.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不包括( )种类型。
积极的
片面的
消极的
对抗的
22.科技取向重视教学过程和如何( )的问题。
乐
学
授
教
23.课程与教学内容无论如何选择、如何设计、如何实施,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使学生的(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课程目标
制度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24.科技取向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原理为依据,着眼于学习者行为的( )。
遗传
学习
改变
传承
25.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指启动教学的力量是外部发起的,如外部的奖励、社会要求等。
对 错
26.作为课程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指的是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主题或项目的研究。
对 错
27.分组教学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8.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可以吧评价分为(##)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29.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科学性 教育性 启发性 正规性
30.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种类包括(##)
理想课程 文件课程 理解课程 实施课程 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3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典型的研究方法有(##)
调查研究法 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法 统计法
3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需要评估 确定目标 组织与实施 评价 反馈
33.当前,在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哪些重点?
答案(一)缩小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是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近年来,我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这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策略。 (三)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形式是秧田型,目前,这样封闭的排列形式得到了改进,出现了多样化的座位排列。 (四)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欧美国家在继承早期个别教学的优点的基础上,试验并推行了许多以个别化教学为标志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 第一,在采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如程序教材、自学参考资料等; 第二,由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 第三,采用了ABC教学技术手段,如教学机器、音箱设备等。现代个别化教学虽然使教师和学生结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但并不是纯粹的个别教学,学生的学习仍然有集体活动的成分(如小组讨论或汇报等),并间接地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34.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反映出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第一,评价的价值趋向的转变。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策略,两者相互补充。 第二,评价功能的转换。与目标取向的评价相适应,以前的评价过于注重鉴别和评定功能,现在转向注重评价的激励和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促使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共同进步。 第三,评价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35.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有哪些?
1.缩小班为级规模;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36.CIPP评价模式
答案CIPP,即背景(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成果(product)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IPP评价模式由斯塔弗尔比姆等人提出。他认为,评价不应该局限于目标达到的程度,而应该为课程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正确答案:B
37.班级授课制
答案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38.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决策功能,可以诊断现有课程与正在开发的课程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对 错
39.自然探究评价模式包含先在因素、过程因素及结果因素,以过程因素最具动态性。
对 错
40.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对 错
41.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实验法 实践法 研究法 练习法
42.道尔顿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
对 错
43.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内容本身
44.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常被比作“组织人格”。
对 错
45.下列课程实施取向中属于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的是(##)
忠实观 互动调试观 发展观 生成观 形成观
46.( )是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观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目标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47.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整合性 实践性 自主性 开放性 合作性
48.( )要求评价人员必须对课程方案的宗旨、目标及其界定以及方案实施的情境等都有所了解。
目标模式
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49.“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巴班斯基 布鲁姆 帕克赫斯特 瓦根舌音
50.( )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文纳特卡制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班级授课制
51.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类型。
合作的 对抗的 辅助的 被动的
52.你怎么理解“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就不能称其为教学;没有教学过程的动力,教学过程就难以维持”?
答案教学过程的矛盾包括以下几种 (一)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所学知识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矛盾之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类所累积知识中的最基本内容,通常各科教材就是这些内容的反映。各科教材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属于未知领域,掌握这些内容,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认识世界,但主要还是通过间接经验认识世界的。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贯穿教学过程的又一矛盾。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就没有教。学是教的目的,教是学的条件。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不会顺利进行。教与学又是相互适应的,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学生必须在适应教师的基础上学。 (三)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有学者认为,教师和教材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上;二是表现在对教材内容了解的数量上;三是表现在教师能否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上;四是表现在书本知识变成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财富上。
53.简述教学模式的特点。
答案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五个特点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针对性。
54.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55.简述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接受信息更加一致;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3.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4.提供有效交互;5.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6.有利于个别化教学;7.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寻活动。8.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9.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10.扩大教育规模
5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活动分析 解放兴趣 八年研究 泰勒主义
57.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赞可夫 巴班斯基 维果斯基 布鲁纳
58.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该是
工作分析 课程审议 活动分析 职业分析
59.“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巴班斯基 布鲁姆 帕克赫斯特 瓦根舌音
60.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情景模式 目标模式 批判模式 过程模式
61.下列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光学媒体 文字图像媒体 音响媒体 视听媒体; 总和媒体
62.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教学语言的种类有
叙述性语言 论证性语言 说明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 探索性语言
6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对 错
64.教材中心说
答案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没有教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有许多盲目的成分。据此,有人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这种认识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是不利的。以教材为中心,容易造成无视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的特点等缺点。
65.课堂气氛可以分为
实践的 探索的 积极的 消极的 对抗的;
66.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不用加强写字的教学。
对 错
67.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观念指导错误、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等。
对 错
68.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
对 错
69.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适应了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但不适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 错
70.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对 错
71.( )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目标
过程
自然设计
集体审议
72.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要么是客观学科教材,要么是主观学习经验的思维方式,将视角转向二者的交合处一( ),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学习
探索
设计
活动
73.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
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74.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常规化 精致化 机械地使用 整合
75.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 )是改革的最适当的单位。
家庭
班级
课堂
学校
76.教师对教材的选择与分析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案教师选用教材,除了课程政策上的考虑之外,还应该对教材本身的内在品质及其对学校师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所选用的教材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等方面的建议。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内容时,与上述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一样,要与所要达到的意图或目标挂钩。因为有时同一内容可以用来达到多种不同目的,相应地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明确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目标,才能选取恰当的教学侧重点和方式。
77.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案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2)隐性课程的类别1 )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等。2)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物、管理评价、利益分配制度等。3)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 (1)隐性课程的特点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 )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 )影响的持久性;4 )结果的难量化性。
78.显性课程
答案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指的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教授的学科,或者说是学校课程表内所列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
79.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看,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一般要依照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社会发展需要,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这几方面进行。
80.课程与教学内容
答案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某一门课程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怎么选择需要教的内容。
81.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看作教材,很容易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权威,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对 错
82.以往的学校教育过于偏重工具类学科和知识类学科而把技艺类学科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传统应试观念的产物。
对 错
8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最首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学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
对 错
84.课程的纵向结构指的是对课程要素学习先后次序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以何种顺序安排课程要素,使之能实现课程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对 错
85.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置于大的社会之中,它不一定要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
对 错
86.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赞可夫 巴班斯基 维果斯基 布鲁纳
87.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
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内容本身的性质
88.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是( ) 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老师
学生
学校
学生和教师
89.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应当以( )为最主要的依据。
课程目标
制度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90.阐述行为目标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的优缺点。
答案首先,行为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容易测量,这样更便于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引导。 其次,行为目标表述清楚,便于检验,这样有利于对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再次,行为目标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使其行为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最后,行为目标有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理念。 但是,行为目标并非完美无缺的,它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首先,行为目标会使人们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变化,只关注学生的外显行为。 其次,行为目标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反映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定,但是这种角度未必就是全面的、恰当的。 最后,行为目标没有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一个最大的局限性,而创造性则是一个民族得以保持持久动力的根本。
91.集体审议模式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案第一,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取舍,做出选择。 第二,审议应该以实践为衡量各方案的标准。 第三,课程审议将形成一个ABC群体。
92.课程
答案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93.课程管理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94.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95.学习不必按照一个有系统的、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对 错
96.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正是以这些指导思想为指针,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独特的育人职能,立定了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
对 错
97.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
对 错
98.过程模式是在对自然设计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自然设计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
对 错
99.课程是学校应为师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 )
对 错
100.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的多元化趋势
评价功能的转换
评价的价值趋向的转变
101.CIPP评价模式由夸美纽斯等人提出。
对 错
102.下列属于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
课程设计取向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10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决策功能,可以诊断现有课程与正在开发的课程或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对 错
104.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 )。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105.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是( )。
强制性 自由性 开放性 自主性
10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测验的特点的是( )。
客观性 主观性 间接性 相对性
107.( )是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观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目标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108.( )是教育评价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学评价
教室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109.科技取向重视教学过程和如何( )的问题。
乐
学
授
教
110.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111.( )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
眼力
听力
智力
动手能力
112.什么是发展性评价?
答案 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打颤。 第
新疆一体化 01011 课程与教学论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多选题答案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第三、体现最ABC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第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一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境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见的的互动,强调被评价的需要者成为评价者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诡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第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综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又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11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答案第一,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第四,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 第五,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114.课程评价
答案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115.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
答案第一,从表现于外部的特点来看,教师和学生都要服从一定的组合形式,包括学生是以个别形式还是以集体形式参加教学活动,教师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什么作用。 第二,师生的活动必须服从一定的时空条件,并形成一定的“搭配”关系。 第三,教师和学生以这种程序和“搭配”关系共同活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 第四,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教学步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结或综合。
116.教学组织形式
答案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117.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华生 艾斯纳 杜威 赫尔巴特
121.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
人本主义取向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认知发展取向 社会重建取向
119.自然探究评价模式包含先在因素、过程因素及结果因素,以过程因素最具动态性。
对 错
120.道尔顿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
对 错
121.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常被比作“组织人格”。
对 错
122.( )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课程评价模式,并且对后来的评价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 道尔顿 杜威 泰勒
123.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
124.( )是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文纳特卡制 道尔顿制 特朗普制 班级授课制
125.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 )三种类型。
合作的 对抗的 辅助的 被动的
126.论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
答案(1)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2)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还应当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3)在学生掌握一些间接经验时,就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27.简述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答案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看,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 第一,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第二,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教学方法体系向复杂化发展。 第三,从教学方法的直接价值表现形式看,由一维取向向多维取向发展。 第四,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上看,由教学方法被动依赖教学手段向二者积极配合发展。
128.简述美国麦克尼尔提出的课程实施策略。
答案根据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的研究,课程实施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和从中间向上的策略。所提出的课程改革发生的水平不同(国家的、地区的、学校的、课堂的),决定了课程实施的策略不同。
129.学生中心说
答案新教育派或进步教育派认为,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当围绕学生展开。在教育活动中,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就此,人们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人提出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130.课程实施
答案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研究一门预期的课程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课程实施不只研究课程方案的落实程度,更要研究学校和教师在执行一门具体课程的过程中,是否按照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调适
131.注入式教学的主要精神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强调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技能形成、能力发展和个性展示。
对 错
132.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五个要素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和评价。
对 错
133.课程实施策略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从上至下的策略、从下至上的策略和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对 错
134.教学过程认识说认为,教学不只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对 错
135.从下至上的策略是以国家和地区为中心的。
对 错
136.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
实验法 实践法 研究法 练习法
137.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探索知识、形成技能、( )。
培养智能、发展思维 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培养技能、发展思维 发展技能、培养感情
138.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认为在教学之前并没有一种完整的、规定好的课程,这是( )。
课程实施的忠实观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课程实施的参与制定观 课程实施的实践观
139.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类( )、教学过程发展说、教学过程本质说和教学过程实践说。
教学过程知识说 教学过程技能说 教学过程结论说 教学过程评价说
140.霍尔和劳克斯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使用水平的最低限度要达致( ),才算已经实施了新课程。
常规化 精致化 机械地使用 整合
141.简述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试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
答案(1)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表现。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课程往往是从深层得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课程不再是文本,也 远非某 一过程,而是一项行动,一次教学实践。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务因素的关系。
142.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遵循哪几个原则?
答案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该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143.隐性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案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2)隐性课程的类别1 )物质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中的建筑物、设备、景观和空间的布置等。2)制度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学校的组织制度、知识的物、管理评价、利益分配制度等。3)文化心理方面的隐性课程,主要指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校风、班风、教师的行为作风等。 (1)隐性课程的特点1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2 )实施过程的潜在性;3 )影响的持久性;4 )结果的难量化性。
144.分科课程
答案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教学期限。分科课程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逻辑体系,教学以各个学科知识为中心分科进行。
145.课程与教学内容
答案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解决如何选择某一门课程内容,即决定应该教什么和怎么选择需要教的内容。
146.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
对 错
147.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对 错
148.隐性课程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隐含性。
对 错
149.课程资源仅仅存在于学校。
对 错
150.课程即教学内容,二者的概念是完全相同的。
对 错
151.( )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采取环环紧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方式进行排列。
直线式 螺旋式 开放式 集中式
152.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 )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教育学 社会学 自然科学 哲学
15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活动分析 解放兴趣 八年研究 泰勒主义
154.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
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内容本身的性质
155.新课程结构的调整遵循综合性、均衡性、( )的原则,努力使课程结构适应ABC教育理念的要求。
民主性 选择性 开放性 强制性
156.( ) 被视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
娱乐
授课
学习
157.简述人本主义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答案人本主义的心理学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马斯洛将基理论称为继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之后的美国心理学的“第三势力”。70年代后,继承人罗杰斯提出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被广泛用于教育领域。为实现他的主张,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主张,该理论高度重视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性的发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的主动精神。
158.简述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答案学术理性主义注重教学内容,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形式出现。学习被视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上以讲授、练习等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重现,并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
159.课程
答案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160.简述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依据。课程与教学研究本质上是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认识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
161.我国学者借鉴国外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取向三种类型。
对 错
162.狭义的教学
答案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虽然主要表现在课堂范围之内,但随着课程范围的扩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扩大,教学活动的范围也不只局限在课堂之内
163.泰勒长期从事教学目标研究,并于1956年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
对 错
164.形式训练说是15世纪到16世纪流行的学习观。
对 错
165.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对 错
166.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对 错
167.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应该分为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
华生 艾斯纳 杜威 赫尔巴特
16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课程设计的特点是( )。
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设计的体制以统一的模式为主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16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 )。
文献分析法 网络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 人种学研究法
170.行为目标的功能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 )、评价功能。
考核功能 激励功能 直接功能 间接功能
171.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是( )。
华生 罗杰斯 杜威 赫尔巴特
17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的多元化趋势
评价功能的转换
评价的价值趋向的转变
173.( )是教育评价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学评价
教室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174.( )要求评价人员必须对课程方案的宗旨、目标及其界定以及方案实施的情境等都有所了解。
目标模式
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175.( )是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观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目标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176.评价的主体,其中有( )。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学校管理人员
教师
学生
177.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具体包括( )。
导向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
决策功能
诊断功能
178.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观念指导错误、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等。
对 错
179.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分类奎伊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 )。
人格型
行为型
情绪型
性格型
210.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包括( )。
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
班级授课为主
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
一对一授课阶段
21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 )上的组合形式。
人员
生活环境
时空关系
程序
212.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 )要素。
功能目标
评价
活动程序
理论基础
213.从上至下的策略是以( )为中心的。
国家
乡镇
农村
地区
214.在各种因素中,学校的( )是重要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校长
教师
学生
家长
215.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 )是改革的最适当的单位。
家庭
班级
课堂
学校
216.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 )。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语文课程
综合课程
217.进行课程组织的关键是找到课程的基本要素。
对 错
218.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由( )部分组成。
社会实践活动
选修课程
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
219.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其中有( ),这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教材
学习经验
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190.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要么是客观学科教材,要么是主观学习经验的思维方式,将视角转向二者的交合处一( ),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学习
探索
设计
活动
191.“四有青年”包括( )。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192.生成性目标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不在于它们的挑战性。
对 错
193.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
对 错
194.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是( ) 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老师
学生
学校
学生和教师
195.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
对 错
196.( )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
眼力
听力
智力
动手能力
197.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分为( )。
课程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课后教学目标
198.过程模式是在对自然设计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自然设计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
对 错
199.知识原本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等进行自由思考和研究而产生的,把知识作为必须达到的目标,这样做不会束缚人的思考。( )
对 错
200.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分别包括( )。
课程目标的选择
课程目标的评价
学习经验的组织
学习经验的选择
201.知识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 )
对 错
202.下列属于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
课程设计取向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203.( )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目标
过程
自然设计
集体审议
204.人本主义取向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
对 错
205.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 )。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206.( ) 被视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
娱乐
授课
学习
207.观察研究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
对 错
208.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
对 错
209.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是( )。
揭示课程与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推广先进的思想经验
服务于教学管理
服务于教育预测
210.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的特性的是( )。
现实性
实用性
可信度高
虚拟性
211.人种学研究侧重于事情是怎样的和怎样进行的,它通过对现象的经验性描述,为教育理论发展和理论检验做出贡献。(
对 错
212.课程是学校应为师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 )
对 错
213.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使儿童和青年掌握一系列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将潜在的经验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种经验就叫做课程。( )
对 错
214.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
对 错
215.课程应当规定培养的(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评价方法。
方法
过程
内容
目标
216.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课程评价 其他要素
217.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读书法 演示法 参观法 背诵法 讲解法
22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坪价
对 错
219.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前课程设计上的特点。
对 错
220.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对 错
221.“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棋式。
对 错
222.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对 错
223.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对 错
224.教学
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25.课程管理
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
226.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认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 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哪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227.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228.下列哪一项不是当前课程管理的趋势与特征?(##)
民主化 多元化 规范化 差异化
229.下列不是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科学性 教育性 启发性 正规性
230.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这是哪一种课程取向?(##)
人本主义取向 学术理性主义取向 认知发展取向 社会重建取向
231.以下属于教学手段的有(##)
设备 工具 媒体 语言 表情
232.在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是(##)
学习者 教师 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 学科内容 教育政策
233.下列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有(##)
涉及范围的广域性 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影响的持久性 结果的难量化性 不可控制性
234.实用主义强调儿童在工作中学习、掌握知识(##)
对 错
235.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对 错
236.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
对 错
237.比较典型的实行中央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国家为法国。
对 错
238.杜威是最早为分科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人。
对 错
239.影响校本课程参与者的因素包括教师、学校领导与“理论专家、管理者及学生和家长”。
对 错
240.课堂教学评价
是以课堂教学作为评价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241.班级授课制
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42.简述发展性评价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3)体现最ABC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4)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5)评价方式多样化。(6)评价主体多元化。(7)关注发展过程。
243.简要评价课程设计中的泰勒模式
1,目标模式是合逻辑的。2,目标模式是合科学的。3,目标模式合乎民主的需要。4,目标模式合乎教育的要求。5,目标模式具有组织和连贯的力量。 但目标模式自身的一些缺陷,也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如目标模式在本质上含有管理控制的意图,这种模式多指向可预期的目标等等。
244.目前,我国高中课程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 单元 章节
245.课程资源包括
视听性资源 实践性资源 素材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文字性资源
246.教学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
对 错
247.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对 错
248.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对 错
249.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的过程
对 错
250.教学方法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251.隐形课程
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致使、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课程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52.简述现代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1.学生接受信息更加一致;2.教学活动更加有趣;3.提供感性材料,加深感知度;4.提供有效交互;5.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6.有利于个别化教学;7.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发现和探寻活动。8.促进教师作用发生变化;9.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10.扩大教育规模
253.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有哪些?
1.缩小班为级规模;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254.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该是( )。
工作分析 课程审议 活动分析 职业分析
255.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情景模式 目标模式 批判模式 过程模式
256.“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活动分析 解放兴趣 八年研究 泰勒主义
257.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受以下哪一种因素的制约( )?
课程目标 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国家统治阶级的需要 内容本身
258.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 )。
实验法 实践法 研究法 练习法
259.下面不属于教学语言艺术特点的是( )。
科学性 教育性 启发性 正规性
260.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主体,可以吧评价分为( )。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261.分组教学中对学生的分组主要有( )、( )、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能力分组、作业分组 年级分组、能力分组 作业分组、年级分组 能力分组、差异分组
26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赞可夫 巴班斯基 维果斯基 布鲁纳
263.“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巴班斯基 布鲁姆 帕克赫斯特 瓦根舌音
264.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对 错
265.重视并直接从事教学手段研究的要首推夸美纽斯。
对 错
266.人种学研究侧重于事情是怎样的和怎样进行的,它通过对现象的经验性描述,为教育理论发展和理论检验做出贡献。
对 错
267.课堂气氛可以分为( )。
实践的 探索的 积极的 消极的 对抗的;
268.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教学语言的种类有( )。
叙述性语言 论证性语言 说明性语言 描述性语言 探索性语言
269.下列属于现代教学媒体的是( )。
光学媒体 文字图像媒体 音响媒体 视听媒体; 总和媒体
270.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
整合性 实践性 自主性 开放性 合作性
271.下列课程实施取向中属于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的是( )。
忠实观 互动调试观 发展观 生成观 形成观
27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
需要评估 确定目标 组织与实施 评价 反馈
273.课程与教学论领域典型的研究方法有( )。
调查研究法 观察研究 实验研究法 人种学研究法 统计法
274.按照古德来德的观点,课程种类包括( )。
理想课程 文件课程 理解课程 实施课程 经验课程五个不同层面。
275.下列属于当代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
课程设计取向的综合性与全面性
学习活动的探索性与实践性
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发展性
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276.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的多元化趋势
评价功能的转换
评价的价值趋向的转变
277.( )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
眼力
听力
智力
动手能力
278.课程应当规定培养的(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施的策略,也应当具备恰当评价方法。
方法
过程
内容
目标
279.课程是旨在探讨能够体现 ( ) 影响学科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
环境
学科
学生
教师
280.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人所制订和生成的一套有目的的、可执行的计划。( )
对 错
281.在学校教育中,为了使儿童和青年掌握一系列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将潜在的经验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这种经验就叫做课程。( )
对 错
282.课程是学校应为师生提供的一整套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 )
对 错
283.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的特性的是( )。
现实性
实用性
可信度高
虚拟性
284.下列属于调查研究法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的是( )。
揭示课程与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推广先进的思想经验
服务于教学管理
服务于教育预测
285.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 )
对 错
286.观察,是指人们对一切存在事物的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
对 错
287.观察研究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
对 错
288.( ) 被视为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学
娱乐
授课
学习
289.课程设计中涉及的课程要素主要有( )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290.人本主义取向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 )
对 错
291.当两个或多个概念都是可行的且合乎逻辑时,它们之间将会取得相互补充的效果;但如果这些概念在性质上是相互冲突的,就会出现困难。
对 错
292.学习不必按照一个有系统的、可预测的方式进行。
对 错
293.( )模式是在对目标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目标
过程
自然设计
集体审议
294.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分别包括( )。
课程目标的选择
课程目标的评价
学习经验的组织
学习经验的选择
295.知识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学生思考的对象。( )
对 错
296.知识原本是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等进行自由思考和研究而产生的,把知识作为必须达到的目标,这样做不会束缚人的思考。( )
对 错
297.过程模式是在对自然设计模式进行系统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图解决自然设计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关注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以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 )
对 错
298.课程与教学目标可以分为( )。
课程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课后教学目标
29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包括( )。
为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
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提供依据。
300.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对 错
301.课程与教学目标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而且还要注意教师的行为。( )
对 错
302.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结果。
对 错
303.生成性目标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是( ) 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的关于经验生长的方向感。
老师
学生
学校
学生和教师
304.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
对 错
305.生成性目标对教育过程的价值在于它们的终极状态,不在于它们的挑战性
对 错
306.杜威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强加于教育,认为课程目标非但不是对教育经验的预先具体化,反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
对 错
307.课程目标就不是一种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结果,而是引导着现在的生长和发展的手段。
对 错
308.课程改革归根结底必须是一次( )的改革。
文化
制度
人性
教材
309.“四有青年”包括( )。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
310.我党的教育方针一向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指针。
对 错
31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正是以这些指导思想为指针,结合基础教育阶段独特的育人职能,立定了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
对 错
312.课程改革必定是课程的简单重构,而不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的改变与超越。
对 错
313.改变传统的非此即彼(要么是客观学科教材,要么是主观学习经验的思维方式,将视角转向二者的交合处一( ),从活动的角度看待和解释课程。
学习
探索
设计
活动
314.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其中有( ),这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教材
学习经验
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
315.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对 错
316.把重点放在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教师与学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对 错
317.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看作教材,很容易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权威,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对 错
32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应当以( )为最主要的依据。
课程目标
制度目标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319.( ) 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会产生根本的影响。
教师
学校
学生
社会
320.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其他各个阶段的先导和方向,作为对学习者的理想期望,是学者、教师等经过周密的思考,认真研究了社会、学科、学生等不同方面的特点与需求的结晶。
对 错
321.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置于大的社会之中,它不一定要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但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其他学科领域的影响。
对 错
32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最首要的是确定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动力及学习某种文化内容的潜力。
对 错
323.麦克尼尔认为常用的课程组织要素包括( )。
概念
原理
技能
价值观
324.进行课程组织的关键是找到课程的基本要素
对 错
325.综合课程是以分科课程改革者的面孔出现的。
对 错
326.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相对应,是以学科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课程。
对 错
327.隐性课程是正式的、官方的课程。
对 错
328.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由( )部分组成。
社会实践活动
选修课程
活动课程
必修课程
329.课程整合不是使分化了的教育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各方面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
对 错
330.以往的学校教育过于偏重工具类学科和知识类学科而把技艺类学科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是传统应试观念的产物。
对 错
331.课程的纵向结构指的是对课程要素学习先后次序的安排,具体来说,就是以何种顺序安排课程要素,使之能实现课程结构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对 错
332.纵向组织是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对 错
333.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 )
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
语文课程
综合课程
334.新课程结构的调整遵循( )的原则,努力使课程结构适应ABC教育理念的要求。
存在性
选择性
均衡性
综合性
335.综合实践活动的出现适应了世界课程发展的趋势,但不适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 错
336.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不用加强写字的教学。
对 错
337.综合实践活动是作为活动课程的维承着与超越者出现的。
对 错
338.辛德等在1992年对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综述中归纳了三种不同的取向,不包括( )。
课程实施的中实践观
课程实施的互动调适观
课程的生成观
课程实施的目的观
339.在各种因素中,学校的( )是重要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校长
教师
学生
家长
340.课程实施的研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来的。
对 错
341.如课程专家富兰指出的,在过去25年里进行的教育改革很少有在实践中获得所希望的实施效果。
对 错
342.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诸多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对 错
343.从中间向上的策略认为( )是改革的最适当的单位。
家庭
班级
课堂
学校
344.从上至下的策略是以( )为中心的。
国家
乡镇
农村
地区
345.采取从下至上策略来实施课程变革,要求学校中的其他因素与改革一致。
对 错
346.从上至下的策略是以当地存在的问题或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起点进行变革的。
对 错
347.从上至下的策略过于依附带的奖赏。
对 错
348.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 )。
教学过程实践说
教学过程结果说
教学过程发展说
教学过程认识说
349.教学过程的功能,包括( )。
探索知识
形成技能
培养智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350.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
对 错
351.教学过程是认识过程、发展过程、交往过程的统一。
对 错
35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而且发展情感与态度。
对 错
353.学是教的( ),教是学的( )。
目的
条件
方法
工具
354.教学过程得以展开,是由教学过程的矛盾和动力决定的。
对 错
355.没有教学过程的矛盾存在,教学也能称其为教学;没有教学过程的动力,教学过程就难以维持。
对 错
356.教学过程的外部动力。指启动教学的力量是外部发起的,如外部的奖励、社会要求等。
对 错
357.通常把教学过程分成六个基本阶段,这里所说的教学主要是指课后自学。
对 错
358.通常把教学过程分成六个基本阶段,这里所说的教学主要是指课后自学。
真实世界
虚拟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359.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包括:( )。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真实经验
虚拟经验
360.一般来说,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等直接经验为主。
对 错
36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焦点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的问题。
对 错
362.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是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能动因素。
对 错
363.当代西方国家所采用的模拟教学是( )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示范一模仿教学模式
364.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包含( )要素。
功能目标
评价
活动程序
理论基础
365.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对 错
366.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能更好地解决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
对 错
367.教学模式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对 错
368.教学方法,具体包括( )。
教师的教法
学生的学法
教与学的方法
学生的听课方法
36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分别是( )。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370.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对 错
371.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 错
372.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对 错
373.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 )上的组合形式。
人员
生活环境
时空关系
程序
374.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包括( )。
个别化教学组织为主
班级授课为主
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
一对一授课阶段
375.课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它有一定的内容、任务、结构和要求,还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对 错
376.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反映的是教学单元课的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必要的教学组织工作。
对 错
377.不同类型的课的教学阶段的任务和内容的特点不同,其结构也因之有相应的变化。
对 错
378.( )的优化管理策略,坚持时间效益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时间损耗。
专注时间
教学时间
课堂时间
学术时间
379.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分类奎伊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为( )
人格型
行为型
情绪型
性格型
380.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应该少用陈述语言,多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相处。
对 错
381.行为型问题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
对 错
382.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现为观念指导错误、管理失范和教学水平低下等。
对 错
38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具体包括( )。
导向功能
促进发展功能
决策功能
诊断功能
384.评价的主体,其中有( )。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学校管理人员
教师
学生
385.所谓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间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对 错
386.在评价活动中,进行评价的个人或组织称为评价主体。
对 错
387.校长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实施课程的骨干,他们直接参与课程的实施,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评价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 错
388.( )是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观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目标模式
课程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389.( )要求评价人员必须对课程方案的宗旨、目标及其界定以及方案实施的情境等都有所了解。
目标模式
自然探究评价模式
外观评价模式
CIPP 评价模式
390.目标模式把评价关注的焦点从学生转向整个课程方案。
对 错
391.外观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克提出。
对 错
392.目标模式提供了可以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将评价融入课程设计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循环圈,其中评价应当为课程修订提供有用的信息,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使得课程开发由此不断拓展和深人,课程计划不断完善。
对 错
393.( )是教育评价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学评价
教室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394.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包括( )。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的多元化趋势
评价功能的转换
评价的价值趋向的转变
395.测验是一种描述性的搜集评价资料的方法。
对 错
39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课程评价体系的变革,更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对 错
397.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策略,两者相互补充。
对 错
新疆一体化 01011 课程与教学论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新疆一体化 01011 课程与教学论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相关练习题: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账户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
每一种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力,每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财政资产包括有()。
根据固定资产成本回收和实物更新在不同时间这个特点,应()。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 )。
关于风险,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当Windows的任务栏在桌面屏幕的底部时,其右端的“指示器”显示的是 ( )
李某出版一部小说取得稿酬80000元,从中拿出20000元通过国家机关捐赠给受灾地区。李某该笔稿酬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伦理对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表现在()
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
过程取向的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相应目标。
企业不提供与其关联方之间业务往来资料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下列( )方法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
Some of the citizens have been_______medals for bravery.
砌体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包括( )。
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 )。
人工成本统计的意义( )。
管理原理与实务(21春)形考作业3
联想性品牌名称的开发,需要通过概念研发来确定消费者对该产品类别特点拥有的习惯形象。若品牌遵循的是趋同化策略,企业就不能通过分析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形象,来确定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引起的联想。
由MgCO3(s)、BaCO3(s)、BaO(s)、MgO(s)及CO2(g)构成的一个平衡系统,其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分别为( )。
不属于卢梭的作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