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1.对应于洪水、多水的情况,水文随机变量的频率p≥50%.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2.皮尔逊ⅲ型曲线是一种理论频率曲线,但选用这种线型进行水文频率计算是基于经验.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3.某水文变量符合皮尔逊型ⅲ分布,如水文变量的均值增大,其他统计参数不变,其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将沿水平轴向右移动.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4.说某河流断面洪峰流量1500 m3/s是百年一遇,表示按照统计规律,该断面出现洪峰流量为1500 m3/s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5.说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是2500 m3/s,表明该断面出现洪峰流量等于2500 m3/s的概率是百分之一.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 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大于或等于1000 m3/s的洪水,平均每百年发生一次.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7.由实测水文变量系列估算得到的水文变量的频率称为经验频率.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随机事件发生的条件和事件的发生与否之间没有确定的因果关系.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在工程水文中将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水文分析的计算叫做水文统计.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判断题
题目:
由实测水文资料计算所得的频率,称为经验频率.
选项:
对
错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1.某水文变量的离势系数cv值大,表示该水文变量
选项:
会以较小的概率分布在均值附近
会以较大的概率分布在均值附近
为正偏
概率密度函数曲线较为尖瘦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2.水文统计中的水文变量属于( )随机变量.
选项:
连续型
不确定型
离散型
统计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3."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 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 )1000 m3/s的洪水,平均每百年发生一次.
选项:
等于
大于或等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4.样本的( )就是总体相应统计参数的无偏估计.
选项:
离势系数
均值
偏态系数
正态系数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
选项:
不可能性
偶然性
必然性
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 iii 型曲线,这是因为
选项:
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是
选项:
﹥0
0
-1 ~ 1
0 ~1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8.当计算所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r2=0时,表明这两个变量之间
选项:
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不存在相关关系
存在曲线相关关系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9.水文分析计算中,除要求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进行相关检验的相关系数临界值 rα外,一般认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 ),所求得的回归线才可以实际应用.
选项:
0.1
0.8
0.5
1.0
题目类型:
单选题
题目:
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
选项:
推求设计值
推求频率曲线
计算相关系数
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题目类型:
问答题
题目:
对某河流断面年平均流量进行频率计算,适线时初次点绘的皮尔逊ⅲ型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的关系如图3-1所示.进一步配线时,应首先调整哪个统计参数?如何调整? 注:图中╳为经验频率点据,细实线曲线为初次点绘的皮尔逊ⅲ型曲线. 图3.10某河流断面年平均流量频率计算图
选项:
题目类型:
问答题
题目:
什么是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相关分析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选项:
题目类型:
问答题
题目:
为进行某流域年径流分析计算,需点绘年平均流量的经验频率曲线.为此,进行资料审查后,将该流域30年的年平均流量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其前5项摘录见下表.试计算年平均流量1.770m3/s的经验频率. 序 号 1 2 3 4 5 年平均流量/(m3/s) 1.850 1.770 1.390 1.330 1.210
选项:
题目类型:
问答题
题目:
2.年径流分析计算中,已用皮尔逊ⅲ型曲线适线求得某河流断面多年平均流量= 40.6m3/s,年平均流量系列的cv=0.25, cs=0.50.皮尔逊ⅲ型曲线模比系数k p值表摘录如下表所示.试求出该河流断面10年一遇的干旱年的年平均流量. p(%) cv 01 0.1 0.2 0.33 0.5 1 2 5 10 20 50 75 90 95 99 (三) cs=2.0cv 0.25 2.22 1.96 1.87 1.81 1.77 1.67 1.58 1.45 1.33 1.20 0.98 0.82 0.70 0.63 0.52 (三) cs=3.0cv 0.25 2.35 2.05 1.95 1.88 1.82 1.72 1.61 1.46 1.34 1.20 0.97 0.82 0.71 0.65 0.56
选项: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本科)》18年6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水的主要用途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 )
A.灌溉用水
B.生态用水
C.采矿用水
D.航运用水
2.根据我国《防洪法》,( )是指为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涝灾害而制定的总体部署。
A.除涝规划
B.治理规划
C.防洪规划
D.开发规划
3.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应当优先使用( )和其他再生水。
A.自来水
B.中水
C.井水
D.污水
4.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截 (蓄)水、排水,不得 ( )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A.损害
B.侵占
C.妨碍
D.危害
5.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某地区逐年可恢复和( )的淡水资源。
A.更新
B.开采
C.储存
D.消耗
6.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
A.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B.国务院有关部门
C.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7.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 ),造成地下水水位待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
A.补给量
B.可开采量
C.天然资源量
D.降水入渗补给量
8.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有( )个。
A.六
B.七
C.八
D.九
9.我国年均径流总量最大的国际河流是( )。
A.黑龙江
B.澜沧江
C.雅鲁藏布江
D.乌苏里江
10.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 ( )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水土破坏
D.环境破坏
11.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 ( )的方针,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A.统筹兼顾
B.开发性移民
C.统筹开发性
D.保护性移民
12.我国《水土保持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 )和治理措施。
A.控制
B.管理
C.保护
D.预防
13.涝灾是指( )
A.地面水过多
B.土壤水过多
C.地下水过多
D.承压水过多
14.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 ( )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水土破坏
D.环境破坏
15.我国将每年的( )定为中国水周。
A.3月22~28日
B.4月22~28日
C.5月22~28日
D.7月22~28日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截流的基本方法有( )。
A.立堵截流
B.平堵截流
C.龙口合龙
D.架设栈桥
2.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全市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关系到( )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A.防洪安全
B.供水安全
C.经济安全
D.生态安全
3.水权是:( )
A.指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
B.一个人所拥有的对水资源的权力
C.指水资源所表现出来的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所拙有的权力
D.水资源的经营权
4.对新开发的灌区选择灌溉水源,要满足( )等要求。
A.水质的要求
B.水位的要求
C.水压的要求
D.水量的要求
5.水资源综合规划应当与( )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城市总体规划
D.环境保护规划
6.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 )
A.用水总量控制
B.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C.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D.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7.农田排水的方式主要有( )。
A.明沟排水
B.竖井排水
C.暗管排水
D.蒸发排水
8.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更加注重( )统筹。
A.水景观
B.水资源
C.水环境
D.水安全
9.饮水安全重点要解决( )和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A.高氟
B.高砷
C.苦咸
D.高碘
10.农村水利的主要内容是( )。
A.灌溉
B.除涝
C.人畜饮水与村镇供水
D.城镇水运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时,某区域的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区域的入境水量(自上游流入本区域的水量)。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