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023年春季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考核要求[答案][答案]
时间:2023-09-05 19:43 来源:奥鹏教育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点击:次
南开2023年春季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考核要求[答案]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教师 孟锐峰 孙寿涛 学习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 、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y; ^1 k4 _/ K* a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4 U/ _$ [/ `% j/ s% C" C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5 a' b& E( k$ C, b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8 Q9 Q, Z. {6 J4 f( ^. Z; |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O" X; a6 O y9 M C/ s! q! m# a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 b: k1 ^: e2 F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0 t/ # G& z: |# s ]4 U! D: y8 U' | 正确答案:C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9 s- ?( L: K* X; D6 u' [% n 正确答案:C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p; y& M" q% b/ V3 K% {- ]+ F9 I! [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T4 S: l: ) I/ I5 L& T: D$ G 正确答案:A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b' u* y. K- B6 @3 R+ {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21.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8 b# i* [9 Q9 6 |/ l' T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南开2023年春季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考核要求[答案] 多选题答案 二、论文写作要求) {9 }# R9 r( b. w& z# s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3 Z6 d7 n) H6 R4 K! \0 S* Y' f- ^ 正确答案:D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b/ z% ?+ A+ h+ L# @" Y$ w$ N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4 x; r0 z% x3 ]2 H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3 u' g6 z% ]) ~6 ]: S+ N) ^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正确答案:C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s) H4 E+ S" U; o3 `& S) Z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南开2023年春季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考核要求[答案] 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0009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B.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C.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D.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2.运动是物质的( ) 。 A.特殊属性 B.根本属性 C.唯一属性 D.偶然属性
3.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5.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6.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B.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7.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C.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9.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区别新生事物与旧事物只能( ) 。 A.以暂时的力量强弱为依据 B.以是否符合历史前进方向为依据 C.以外在形式和现象上是否新奇为依据 D.以出现时间先后顺序为依据
10.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C.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12.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家庭关系
1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1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D.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1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拆衷主义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6.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1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B.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结果 C.两种不同的状态 D.两种不同的方式
20.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21.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斗争 B.精神文明的发展 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D.社会制度的更替
22.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道德 B.艺术 C.政治思想 D.宗教思想
2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D.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4.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B.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C.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D.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25.社会形态是( ) 。 A.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D.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26.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A.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B.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27.认识的客体是( )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B.外部自然界 C.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2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2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经济基础 B.意识形态 C.国体 D.上层建筑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B..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31.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A.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B.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D.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32.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自然条件的好坏 B.生产方式 C.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人口增长的快慢
3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 A.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B.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C.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D.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34.现象是( ) 。 A.事物稳定的联系 B.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C.事物内在的联系 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3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D.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7.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诡辩论 B.相对主义 C.形式虚无主义 D.形式主义
38.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B.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C.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D.不同矛盾的共性
39.个人和集体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 。 A.集体依赖个人,无个人即无集体 B.集体代表个人,有集体就不必有个人 C.个人依赖集体,无集体即无个人 D.个人代表集体,有个人就不必有集体
40.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自然的 B.精神的 C.物质的 D.实践的
41.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A.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
42.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C.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D.产品的分配方式
43.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44.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45.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46.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47.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48.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49.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50.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南开2023年春季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考核要求[答案][答案]相关练习题: 离线编程需要接触实际机器人以及机器人作业环境 串行通讯在传送数据时,是依序一次送出或接收一个()。 我国无铅焊料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某公司原先是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后为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决定向零售业发展。公司的销售部职员均来自企业内部,毫无销售经验,在发展初期销售业绩很差。后来,公司对销售部职员进行了正规的培训,并改进销售部的装饰风格,才逐渐扭转了销售业绩的不景气状况,开始盈利。从中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 )。 某投保人将价值100万元的财产向甲乙丙三家保险公司投保同一险种,其中甲保单的保额为80万元,乙保单的保额为40万元,丙保单的保额为40万元,损失额为80万元,则甲乙丙保险公司赔偿额依次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