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中国文化概论21春在线作业1[答案]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21春在线作业1题目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揭示了儒家伦理“天人合一”的中庸境界和精神模式。
正确答案:-----
A.《大学》
B.《礼记》
C.《中庸》
D.《论语》
正确答案:-----
2.《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地理学家()所撰。
A.李泰
B.乐史
C.李吉甫
D.王存
正确答案:-----
3.宋明理学摄取的佛教思想,主要是()佛教的心性理论。
A.南朝
B.北朝
C.隋唐
D.五代
正确答案:-----
4.()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A.仁
B.义
C.礼
D.智
正确答案:-----
5.乡试时间每()年一考,明代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因乡试在秋季举行,所以也称“秋闱”。
正确答案:-----
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
6.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岁就要在官府登记,按照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当兵。
A.15
B.21
C.20
D.30
正确答案:-----
7.人格的完善,是儒家基本的价值追求;儒家的价值理想,最终落实于()。
A.价值追求
B.最高目标
C.人格理想
D.社会理想
正确答案:-----
8.黄帝又三战而打败(),遂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A.尧
B.大禹
C.炎帝
D.蚩尤
正确答案:-----
9.古代的酒是将()或高粱煮烂后,加上曲粟(酒母)酿成的,不是烧酒。
A.黍
B.稻
C.谷
D.稷
正确答案:-----
10.“敬鬼神而远之”是()提出的。
正确答案:-----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列子
正确答案:-----
东师中国文化概论21春在线作业1[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家族本位的特点有()。
A.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B.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C.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
正确答案:-----
D.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正确答案:-----
12.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与()之间的关系。
A.仁
B.人
C.自然
D.社会
正确答案:-----
13.古人不带冠的只有()。
A.小孩
B.罪犯
C.异族人
D.平民
正确答案:-----
14.()的出现,往往被视为凶杀之兆。
A.凤凰
B.龙
C.老鼠
D.老鹰
正确答案:-----
15.先秦诸子关于人与天地的往来,有四个层面的理解,分别是()。
A.天人交通
B.天人感应
C.天人合一
D.天人一体
正确答案:-----
16.智慧在佛教教义里面包括()。
A.一切智
B.道种智
C.一切种智
D.一切道智
正确答案:-----
17.汉代的两大史学名著,分别为()。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正确答案:-----
21.战国四君子,分别是()国人。
A.齐
B.赵
C.魏
D.楚
正确答案:-----
19.能体现刚健有为的思想的是()。
A.“刚毅木讷近仁。”
正确答案:-----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正确答案:-----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正确答案:-----
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确答案:-----
20.《四书》是()?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大学》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21.西周春秋时期,与实行严密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相适应,死者按宗法关系,在由国家政权指定的公共墓地中同族而葬,典籍中称之为族坟墓。
22.作为人格境界,“真”与“假”相对。
正确答案:-----
23.“北京人”亦称“中国猿人”。
正确答案:-----
24.沙船是我国古代四大航海船型之一。船型特征是:平底,方首方尾,尾部出方艄,身长体宽而且扁。
25.涅槃清静,是说天地万物都不是以常态形式存在的。
26.稻又称大黄米,色黄而粘,可以做糕,亦可以造酒。
27.因为戴冠就要束发,所以古人又用“结发”、“束发”表示二十岁。
正确答案:-----
28.礼度是对礼的本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形而上的概括。
29.“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出自《管子》。
正确答案:-----
30.“宗”的本义是宗庙。
正确答案:-----
31.天人感应,即把天地看成是秩序和道德的来源,通过天命、天德之说来进行沟通,如老子的天人感应说。
3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朱熹说的。
正确答案:-----
33.春社是祈求土地神保佑丰收的节日,唐代以后逐渐将其固定在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