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D
正确答案:B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首先提出“言文合一”的是
正确答案:A
A.胡适
B.梁实秋
C.黄遵宪
D.李叔同
正确答案:A
2.曾被人誉为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畅销小说”的是
正确答案:A
A.《雾》
B.《雨》
C.《电》
D.《家》
正确答案:C
3.“ 先锋小说 ”的起点是 ()
正确答案:A
A.《拉萨河的女神》
B.《你别无选择》
C.《红高粱》
D.《爸爸爸》
正确答案:D
4.《一地鸡毛》的作者是
A.刘恒
B.方方
C.刘震云
D.池莉
正确答案:D
5.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始于()
A.《昕夕闲谈》
B.《 江户繁昌记 》
C.《昕夕闲谈小叙》
D.《本馆附印说部缘起》
正确答案:A
6.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是()
A.《安徽俗话报》
B.《二十世纪大舞台》
C.《戏剧丛话》
D.《新戏剧》
正确答案:A
7.诗界革命的滥觞起于()
A.黄遵宪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正确答案:D
8.文学改良运 动的终点是()
A.白话文运动
B.诗界革命
C.文学革命
D.小说界革命
正确答案:D
9.《许三观卖血记》的作者是
A.莫言
B.洪峰
C.马原
D.余华
正确答案:D
10.()是姚斯 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A.“现在接受”
正确答案:A
B.“期待视野”
正确答案:A
C.“先在理解”
正确答案:B
D.“先在知识”
正确答案:B
23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答案]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1.下列哪些是 黄遵宪的主张()
A.“我手写我口”
正确答案:D
B.“以民间流行最俗最不经之语入诗”
正确答案:C
C.“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
正确答案:D
D.“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正确答案:B
12.裘廷梁详细列举了白话的益处有()。
A.“省力”
正确答案:A
B.“免枉读”
正确答案:A
C.“便幼学”
正确答案:D
D.“炼心力”
正确答案:D
13.传统的小说 包括一下哪些的因素
A.“语言”
正确答案:B
B.“叙述”
正确答案:D
C.“人物、故事、情节”
正确答案:A
D.“意义”
正确答案:C
14.在80年代末 被称为“先锋小说家”的有()
正确答案:C
A.孙甘露
B.叶兆言
C.莫言
D.鲁彦周
正确答案:B
15.梁启超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探讨了小说对读者所具有的心理感动力有()
A.“熏”
正确答案:B
B.“浸”
正确答案:C
C.“刺”
正确答案:B
D.“提”
正确答案:A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新红学的特点的是()
A.用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研究《红楼梦》
B.搜求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材料
C.以胡适为代表
D.代表作是《红楼梦考证》和《红楼梦辨》
正确答案:B
17.1917年2月,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公开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用“三大主义”正式向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即()
正确答案:B
A.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
B.推倒雕琢的阿议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C.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D.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正确答案:A
21.“小说界革命”在创作上的另一反响就是“谴责小说”的出现,其主要代表作包括()
正确答案:A
A.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B.刘鹗的《老残游记》
C.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D.曾朴的《孽海花》
正确答案:D
19.下列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
A.《热风》
B.《坟》
C.《华盖集》
D.《华盖集续编》
正确答案:D
20.巴金小说雅俗共赏的原因是
A.始终自觉关注读者的接受因素
B.语义的明晰性
C.贴近时代与社会,贴近现实人生,表现广大读者所共同关注的话题
D.把读者能否接受作为衡量创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准
正确答案:B
三、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21.在早期的《灭亡》、《雾》等小说中,“家”是一种痛苦的记忆,是年轻人迈向新生的障碍;不过,《雨》中的李剑虹李静淑父女的“家”则是例外,它是革命的摇篮,是年轻人走向进步的起点。
正确答案:A
22.《寒夜》《第四病室》这些作品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政治批判色彩,简单地张扬政治的反抗与破坏。
23.目标在于“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只“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的“诗界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以新思想与旧形式的揉合杂拌为奋进目标的改革。
正确答案:D
24.“新写实小说”的正式命名 ,则始于《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上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正确答案:D
25.左联在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对文艺与政治、文艺的阶级性的认识和阐释上存在着严重的简单化的倾向。
正确答案:D
26.新写实小说 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正确答案:B
27.新写实小说 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28.“随感录”是现代杂文的最早形式。
正确答案:A
29.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上海出现第一个职业剧团进化团,成员有任天化、汪优游、陈大悲等,剧目也多是配合政治斗争的。
30.何其芳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林默涵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便于1953年年初,分别刊登在第2期和第3期的《文艺报》上。
31.《寒夜》虽然仍采用作者常用的全知全觉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 ,但叙述者通过不定内聚焦与非聚焦手段的交替运用,尽量让不同的故事人物表露自身心灵的合理化,从而为他们寻找出令人同情之处。
32.陈荣衮提出白话文是 “维新之本”的主张。
正确答案:C
33.钱玄同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
34.在接受《随想录》文本过程中,读者普遍认同、肯定其文化思想史意义或文学史意义。
35.从《灭亡》到《爱情的三部曲》的《电》,巴金完成了对于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的建构。
23春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二[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福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专题》在线作业一-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文学改良运 动的终点是()
A.白话文运动
B.诗界革命
C.文学革命
D.小说界革命
2.“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我的任务是宣传和平,我认为我的任务是把人类团结得更紧密。我愿意每张嘴都有面包,每个家都有住宅,每个小孩都受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这段文字出自巴金的哪一部作品?
A.《1956年新年随笔》
B.《给西方作家的公开信》
C.《友谊》
D.《苏合作同志》
3.李冷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死去的太阳》
B.《爱情的三部曲》
C.《新生》
D.《家》
4.()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
A.创造社
B.左联
C.太阳社
D.研究会
5.《平民文学》是()的作品。
A.刘半农
B.钱玄同
C.周作人
D.李大钊
6.新写实小说的叙事方式与传统现实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
A.叙述者或隐含作者的视点产生了巨大的移位
B.“零度状态”的叙述
C.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D.D、重生活“纯态事实”的原生美,不重故事情节的跌宕曲折
7.曾被人誉为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畅销小说”的是:
A.《雾》
B.《雨》
C.《电》
D.《家》
8.倡导文学改革、提出系统理论主张的第一篇文章是()
A.《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B.《敬告青年》
C.《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D.《文学改良刍议》
9.《一地鸡毛》的作者是:
A.刘恒
B.方方
C.刘震云
D.池莉
10.周如水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灭亡》
B.《雾》
C.《新生》
D.《 菊芬 》
二、 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巴金创作对本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表现在:
A.“看官知道……”之类的模式
B.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C.传统章回体小说的一些表现技巧
D.情节进行之中设置“悬念”和“扣子”
2.下列选项中属于新红学的特点的是:()
A.用杜威的实验主义方法研究《红楼梦》
B.搜求可以考定《红楼梦》的著者时代、版本等材料
C.以胡适为代表
D.代表作是《红楼梦考证》和《红楼梦辨》
3.马原的下列作品中属于先锋小说的是:
A.《海边也是一个世界》
B.《大师》
C.《游神》
D.《虚构》
4.八十年代中后期社会文化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A.人文精神的失落
B.知识分子内部结构的调整
C.作家社会角色的转变
D.走向世界的文学梦
5.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三首诗歌带有明显政治思想倾向和炽热抒情色彩。
A.《报复》
B.《悼橘宗一》
C.《伟大的殉道者》
D.《可爱的人》
6.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是:
A.《大篷车上》
B.《烦恼人生》
C.《不谈爱情》
D.《太阳出世》
7.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民初文学思潮产生的条件的有哪些?
A.时代的发展呼唤文学的变革
B.文化机制的渐变为文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C.救亡与启智成了近代文学变革的内在动因
D.异域文学的营养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8.池莉的主要 作品有()
A.《烦恼人生》
B.《不谈爱情》
C.《太阳出世》
D.《你是一条河》
9.下列人物中属于《雨》的是:
A.李剑虹
B.李静淑
C.姚国栋
D.万昭华
10.下列属于鲁迅的杂文集的是:()
A.《热风》
B.《坟》
C.《华盖集》
D.《华盖集续编》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散文集。
A.错误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