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秋4月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考核[答案]答案
21秋4月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正确答案:-----
2.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正确答案:-----
3.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4.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正确答案:-----
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正确答案:-----
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正确答案:-----
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正确答案:-----
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他的这一观点是( )。
正确答案:-----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
正确答案:-----
9.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正确答案:-----
10.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 。
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不直接同一的
D.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正确答案:-----
11.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
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
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
1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正确答案:-----
13.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
A.相互对立的
B.相互包含的
C.直接同一的
D.相互转化的
正确答案:-----
14.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具体性
正确答案:-----
15.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正确答案:-----
16.规律是 ( ) 。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
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
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
正确答案:-----
1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正确答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
21.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正确答案:-----
1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正确答案:-----
20.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
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
D.具有思想意识
正确答案:-----
21.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正确答案:-----
2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
A.是不是在ABC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正确答案:-----
23.社会存在(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
24.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
A.地理环境
B.生产劳动
C.社会环境
D.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
25.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
C.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
D.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
正确答案:-----
26.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正确答案:-----
2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正确答案:-----
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确答案:-----
29.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
3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
31.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
正确答案:-----
3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正确答案:-----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33.“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正确答案:-----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
34.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正确答案:-----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正确答案:-----
35.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正确答案:-----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3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物质性活动
B.自觉能动性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正确答案:-----
3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正确答案:-----
38.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它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39.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正确答案:-----
40.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正确答案:-----
21秋4月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考核[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正确答案:-----
42.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正确答案:-----
A.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
C.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D.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正确答案:-----
4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互不联系、互不干扰的
C.互相绝对排斥的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
4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
正确答案:-----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