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B
22秋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00001
正确答案:D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事物的质变是指 ( ) 。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C.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D.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A
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
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
正确答案:C
3.“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正确答案:A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A
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正确答案:A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正确答案:D
6.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正确答案:D
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
A.全部自然界
B.劳动资料
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
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正确答案:D
8.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A.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
B.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C.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
D.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
正确答案:D
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正确答案:B
10.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正确答案:D
11.量变的复杂性是指 ( ) 。
A.量变的程度发展不同
B.量变形式的多样性和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量变有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和突破度的范围的变化
正确答案:D
1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A.视为精华全部继承
B.视为糟粕全部抛弃
C.应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D
13.社会存在( ) 。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就是指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C
14.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A.人口多,密度大
B.人口少,增长慢
C.人口不增也不减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正确答案:A
15.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
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
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
正确答案:C
16.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正确答案:D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A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D
17.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A.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
B.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
C.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正确答案:A
21.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A.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
C.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正确答案:C
19.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正确答案:C
2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 。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C
21.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它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B
22.事物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部分质变是( ) 。
A.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B.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C.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D.事物的量和质变化不平衡性的表现
正确答案:C
2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
正确答案:A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正确答案:C
2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正确答案:D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D
2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A.客观物质性活动
B.自觉能动性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正确答案:C
26.事物的质是指 (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正确答案:B
27.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
正确答案:C
28.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正确答案:C
A.既保留又继承
B.彻底抛弃
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
正确答案:C
29.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C
3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正确答案:A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B
3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正确答案:D
32.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正确答案:C
3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D.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
正确答案:A
3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正确答案:D
3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正确答案:A
36.解放思想,就是要(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正确答案:D
3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颠倒反映
D.否定反映
正确答案:C
38.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 。
A.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B.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
C.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D.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
正确答案:C
39.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A.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B.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C.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D.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A
40.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
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
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正确答案:C
22秋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多选题答案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化工厂
D.生产资料所有制
正确答案:B
42.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来,不停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 )。
A.整体性
B.结构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C
43.阶级斗争是指( )。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B.剥削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
C.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
D.封建社会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
正确答案:B
44.上层建筑在下列哪几个方面为经济基础服务( )。
A.在服务方向上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排除异己
B.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控制实现其职能
C.在服务效果上既可促进也可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D.在服务手段上一切通过国家的行政命令
正确答案:A
45.“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个论断适用于( ) 。
正确答案: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A
46.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这段话说明了( )。
正确答案:B
A.革命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B.革命指出了人民群众摆脱生活绝境的出路
C.革命使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
D.革命能更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答案:D
47.下列各项属于典型的社会革命类型的有( )。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斗争
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
正确答案:D
48.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正确答案:B
4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B.互不联系、互不干扰的
C.互相绝对排斥的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B
5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为它是( )。
A.新社会制度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物质力量
B.新社会制度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彻底战胜旧制度的强大物质力量
D.人们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正确答案:C
22秋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科)》21年12月作业考核-0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生产管理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者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消灭资产阶级
B.取得国家政权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
5.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A.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B.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的
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6.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8.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真理观的辩证法表现在()
A.承认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
B.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C.承认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
D.承认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9.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0.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二元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1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插秧种稻
B.医生诊病开药
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
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
13.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了自我否定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任何变化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
B.运动性
C.实践性
D.客观性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1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7.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1.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A.同一性
B.普遍性
C.绝对性
D.客观性
20.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21.错误的社会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A.它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它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
C.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它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
2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23.“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有意识
C.一切物质都有意识
D.意识是人脑生理活动的产物
26.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获取商品
B.获取剩余价值
C.获取价值
D.获取使用价值
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B.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C.先验论
D.不可知论
2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30.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A.剩余价值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3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32.F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3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
34.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所以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3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36.从根本意义上讲,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7.科学技术的两面性要求在运用科学技术时必须重视科技伦理。()
38.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也是资本主义剥削以及资本家获取财富的秘密。()
39.马克思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40.共产主义理想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
三、简答题 (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
4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2秋中传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答案]相关练习题:
任意空间矢量在正交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这个空间矢量的分量在这个轴上的( )。
市场经济是指()
码分多址是( )。
酶抑制剂对肝药酶的抑制作用及意义? (10 分)
所有者权益是对()负担的经济责任
以下不适合在网上出售的的商品是()
专项收入和专项支出需要转入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参与结余分配。
滚动预算较之传统的定期预算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等优点,但最大不足是?( )
下列关于“撤退战略”表述正确的有( )。
某种物资全年周转额(消耗总额)为30万元,资金的周转期为30天,则存货资金占用量为( )万元。
在行政活动未开始之前,对行政活动所作的一种预先安排的环节是()
I/O和CPU之间不论是采用串行传送还是并行传送,它们之间的联络方式(定时方式)可分为 ____三种。
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在于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某一方面达成合意,这方面指的是( )
作业(二):该作业占期末成绩的70%
()是电子邮件服务的协议。
先秦诸子百家中讲究“兼爱”、“非攻”的是( )。
只限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 )支座。
对应于密码子ACG的反密码子为( )
I can do that job( )myself.
在电视广告文案中,广告文案的( )常常省略。